广东中山公办自闭儿童班 个性课程助其走出孤独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看起来漂亮可爱,或动或静,但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违背你的安排,他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父母流尽了眼泪,却又不忍放弃。他们是自闭症儿童,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这名字后面却充满残酷,是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近日,在市残联的委托下,中山市首个公办的自闭症儿童学前康复班在市特校正式开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状况如何?22日,记者走近这群“星星的孩子”和帮助他们插上融入社会的“天翼”的人。
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下午3点,4名可爱的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做游戏。记者发现,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有些不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没有焦点,没有互动也没有交流;他们不会搭理你的问话,也不会和你一起玩。
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叫记者“姐姐”,用了差不多30秒才说出这个简单的词,然后就自顾自地到一边玩去了,不搭理任何人,动作显得重复而僵硬。这是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特征,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做出重复、刻板的动作。但如果你问他(她)“这是什么”、“在做什么”,他(她)是无法理解的。
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引导能力相对较弱。“他不知道谁是亲人,不管谁都可以抱他、牵他,出门在外我一定要紧紧牵着他,不然很容易就跟别人走了。”陪孙子上课的一位婆婆面带伤感地诉说着心中之苦。
康康是一个可爱的男孩,4岁的他已经认识许多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都不懂的字,老师随手拿出一张写着“出租车”和背面印有出租车图样的卡片,康康根本不用看图,他只看着文字就流利地说出“出租车”三个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康康像对“车”着了迷一样,口中不停地念着“卡车”“车卡”,“出租车”“车租出”……学前康复班里的杨老师还告诉记者,班上还有一名学生,只要你说出年月日,他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说出那天是星期几,农历几月几日。“其实,孩子们在某一方面的超常‘本领’,早就向家长和老师发出了特殊的信号,孩子的痴迷行为,就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刻板行为,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对此进行了误读和误解。”杨老师表示。
个性课程助其走出孤独
“我问过很多小学,一听说孩子有自闭症,马上就被拒绝了。”许多孩子患有自闭症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学前康复班上其中一名家长告诉记者,虽然自闭症儿童不会伤害他人,但目前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度还是很低。
“虽然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需要终身干预,但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社会和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何老师表示。
在特校自闭症儿童学前康复班里,一共有6名4至6岁的自闭症儿童。该校的何老师告诉记者,目前班上有2位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学生的比例达到1:2,这是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学必须采取小组课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据了解,当孩子被送进学校,老师先评估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为他们制订个别训练计划,然后进行个别训练、语言与沟通、社交故事与心智解读、感觉统合、作业活动(桌面工作)、艺术康复、生活适应、认知训练……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考虑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南方日报记者邓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