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合唱团:我们沾了孩子的光
妈妈合唱团的成员们。赵伟摄
妈妈合唱团集体亮相新闻发布会
文/记者杨明
“以往,人们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残障的孩子身上,很少把目光投向这些孩子背后的妈妈们;这次,大家终于也把目光投向了我们,并且让我们的妈妈们有幸参与亚残运会开幕式,这实在让我们自豪和兴奋。”在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300多名中外母亲们将鲜花、吉祥物和温暖的祝福送入各国运动员的怀抱,成为现场最感人的瞬间之一。昨天,本报率先报道的几名妈妈合唱团成员在亚残运会主新闻中心与中外记者面对面,畅谈这次心灵之旅。
负责合唱团组织工作的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总干事冯新女士更是将本报报道的“妈妈故事”打印装订成册,分发给在场的每位记者朋友。感谢之余,她深情地说,社会的关注、宽容和接纳,是对“合唱团妈妈”最好的礼物和帮助。
妈妈的歌:
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和光荣
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总干事冯新女士说,主创人员“居然”想到聚焦在特殊孩子的妈妈身上,让这最为恒久、沉静有力的爱彰显在众人面前,实在称得上是最佳创意。“向前走我的儿女,你的梦想就要出发。你是我的骄傲,我的光荣……”在毛阿敏演唱的《孩子,你是我的骄傲》歌声中,妈妈将自己的爱与鲜花和吉祥物一起,送入每位运动员的怀抱。这怎能不让人动容?
在开幕式不公开的彩排中,本报记者提前了解到这一感人瞬间后,立即深入挖掘了妈妈们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走进她们的心灵深处,并且在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当天和第二天重磅推出,精彩呈现。《孩子小嘴张张,就是给我的报答》,这朴实而温暖的标题感动了每一个心中有爱的妈妈和爸爸。 妈妈的爱:
孩子的每一丝进步都最欣慰
能让特殊孩子的父母感到欣慰的,正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细微的进步。让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卢莹感到最难的,不是照顾孩子的种种艰辛,而是难以融入社会的无奈和困惑,“别人都觉得我带孩子会特别难,其实在家里一点也不难,让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才是我们最头疼的,也是最难的。而让我们感到最为欣慰的也正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小成果。看到社会一点一滴地接纳了他们,他们一点一点地做着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都是我最大的快乐。”卢莹说。
脑瘫孩子妈妈沈霞和智障孩子妈妈张敏也有同感,“最难的是康复和培养,比如系鞋带这个简单的动作,健全孩子可能半天一天就学会了,我教孩子用了整整三个月,他每次稍有改进,尽管仍然是错误的,却都能给我莫大的安慰。”张敏说。
妈妈的喜:
参加开幕式是托孩子福
为了更多的特殊孩子,为了呼唤起全社会对特殊孩子更多的爱,妈妈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开幕式的排练,从年轻的妈妈到年逾古稀的妈妈,都青春焕发,干劲百倍。
“当时,看到运动员们,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孩子,就像看到我们孩子的未来,他们都需要伟大的母爱,”向运动员献花的妈妈沈新说,“我想表现我们残疾孩子妈妈的风采,让社会看到我们这些妈妈不是为了照顾孩子的憔悴形象,而是一个能够温暖孩子的阳光妈妈。”
妈妈麦红红高兴地说:“自己能够参加开幕式活动是社会对我孩子的认可,对我的认可,而我也为孩子而感到骄傲,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骄傲。”
妈妈卢莹则还久久不愿忘怀开幕式上的喜悦和温暖:“能有机会参加亚残运开幕式活动,都是托孩子的福,现在我逢人都要去‘秀’一下,让周围的人们、亲朋好友都知道,我是沾了孩子的光!”
妈妈的盼:
更多妈妈带着孩子走出来
冯新认为,很多妈妈还是无法面对公众,面对社会的压力。“我们希望更多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出来,希望街道上看到更多残疾人,希望社会给他们的投入和保障#p#分页标题#e#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