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花百万栽培 自闭儿琴技超卓
【经济日报专讯】当孩子确诊自闭症,不少父母视为噩梦,但及早介入训练,孩子也可正常成长。有中产父母花近百万栽培自闭儿子,中小学均能入读主流学校,并获得演奏级钢琴资格。
专家称,自闭儿愈早接受感官、行为或语言训练愈好,更可早在18个月时接受评估。然而,卫生署数据显示,本港多达两成自闭儿,迟至6岁或以上才确诊。
21岁戴着眼镜的Andy,外表与一般青年无异,并已获得钢琴演奏级资格。但母亲程太在他很小的时候,已发觉异样。
小时「特训」 入主流学校
「他比较静,很少说话,却会走来走去,不会与其它同学玩或沟通;当大家都安静的时候,他会四围跑!」程太说。幼儿园低班时,老师怀疑Andy有发展障碍,建议接受评估,其后确诊患上自闭症,亦有读写障碍。
程太称,一直以为儿子只是较内向,不曾想过是病,当时四出为爱子寻找合适的训练,安排情绪行为治疗、专注力治疗、平衡力、统合感觉等训练,由小学开始持续接受「地狱式」训练,直至中学。
Andy的智商正常,入读主流的小学及中学,小学时程太兼顾会计的工作,更聘请一名当时就读大学的女学生教导Andy功课,事前程太更教导该名「老师」,如何与Andy沟通及处理其情绪反应。
懂夜半如厕 开心如中六合彩
训练加上私家补习,程太坦言负担沉重,但夫妻二人认为值得︰「那些钱或足够现在拥有两个物业,或者现在已经唔使忧,不过丈夫很乐观,时常说钱可搵番,做到就要做!」」
事实上,每个自闭症患儿都会遇上停滞期,程太呼吁家人勿放弃,坚持下去冲破困境。她忆述,Andy小学时,她与丈夫一起教导他交通灯的颜色,却连番受打击︰「买了3把红、绿、黄的大梳,教他分辨,可惜每晚教,晚晚都唔识。」
两夫妇非常沮丧,但忽然有一天与Andy外出时,竟发现他懂得看交通灯过马路。
另一次令二人十分鼓舞的经验,则是「半夜去洗手间」。程太说,自闭症患者也有自理困难,Andy小时候一旦半夜有尿意,却只强忍,故两夫妻每晚调校时间,提醒Andy起床,持续一段日子后,她形容「奇迹」出现,Andy半夜自觉地起床。程太笑言︰「开心得好比中了六合彩!」
学琴后 改善专注力稳情绪
持续的训练与家人的支持,Andy弹得一手好琴技。他说︰「最喜欢巴哈及李云迪 ,喜欢每年与父母去旅行。」程太认为Andy学琴后,改善专注力及稳定情绪。
「我觉得他是极品,好感恩,最开心的是他有响应及表达,鉴貌辨色,一定要有理想,做一个演奏家。」身旁的Andy微笑响应妈妈。
本港自闭患儿增加,根据卫生署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的数据,09年有1,452人确诊患自闭症,较10年前的仅约200人,显著上升。现时本港每一万名15岁以下儿童,便有16人患上此症。更令人关注的是近数年,确诊的自闭患儿有近2成,要到6岁或以上才确诊。
岁半起 已可进行简单评估
自闭症影响沟通及社交能力,须及早诊断及训练。青山医院 儿童及少年精神科部主管林绍文医生指出,自闭症病征可于学前已经出现,「1至2岁已有病征,尤其社交能力很差。」
林医生提醒家长,一旦怀疑孩子患病,须立即接受评估,转介接受职业治疗的训练。他称,现时没有证据指出,药物可根治此症。「药物只是辅助,特别对于有情绪问题,患者应及早接受训练。」林解释。
临床心理学家施敏珊补充,美国 精神病学协会发出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中指出,自闭症在3岁前已有病征,18个月已可进行简单的评估,包括智能测验、行为观察及向父母或照顾者了解孩子的发展史等。(系列四·自闭症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