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治疗如何运用于残障儿童
目前针对儿童的书法治疗局限于儿童多动症、智力障碍这些领域。有些针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研究则是临床情境下对年龄跨度较大的住院患者进行的治疗,这些研究的被试包括了少部分青少年,应该说其治疗程序对今后专门开展儿童书法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动症、智力残障、自闭症儿童的书法治疗程序
高尚仁和赵善伦等对弱智儿童经过40分钟的书法训练,结果这些儿童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以识别和辨别时间为指标)有显著提高。
高尚仁、胡斌和张伯源(200())对智障儿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书法训练(每周5天,每天一小时),并在实验进行前、后分别进行瑞文推理测验(测量图形推理能力)、图形划消测验、数字划消测验及踪迹描绘测验(后三项测量注意力),结果发现,书法练习对智障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勇、胡斌的类似研究也表明,经过2~3个月的书法训练,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提高。
高尚仁、陈政见、蔡明富考察了书法练习对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活动量影响,结果表明,书法练习对两组被试群体的活动量减少均有促进作用。鉴于活动量过多正是注意力缺陷的另一侧面,这些研究再次验证了书法练习在改善注意力方面的价值。
高尚仁等考察了书法练习对自闭症儿童的矫正效果。经过为期8周、每周5天、每天40分钟的书法训练,8名自闭症儿童的负性行为显著减少,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但该研究由于样本较少,未设定对照组,因而该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高尚仁、黎雪芳等,2000)。
对这类儿童的书法治疗程序基本上是在教育情境中展开的,书法教学程序也是在参照高尚仁在1986年提出的“书法研究实验”标准程序基础上制定的。以下步骤展现了一项对智力残障儿童进行书法训练的一般程序,用于多动症、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程序与此基本相似。
1.准备阶段
书法开始前一周,指导儿童熟悉书法用具,学习用笔方法、书写姿势和书写要领等。
2.实施阶段(为期3个月)
在儿童基本掌握了书法习字的基本要领后,进行每周5天、每天一小时、为期3个月的书法训练,书体是篆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独体字到组合字。
书写内容选用描写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字词,如:身体部分、日常用品、常见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五类20个字。
书法教学用具:毛笔、砚台、垫布、墨汁、宣纸、笔架。
具体步骤为:
(1)训练前静坐稳定情绪3分钟(睁眼深呼吸静坐1分钟,闭眼深呼吸静坐2分钟)。
(2)篆书讲解、识字、示范笔画与复述笔顺共1 5分钟:书法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教儿童认识篆字,在示范板上示范每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儿童则做书空练习且复述一次。
(3)被试描红与临摹共30分钟:每讲解和复述一字后,被试先描红一次,随后临写一字。
(4)训练后静坐3分钟(其程序同(1))。
(5)被试整理用具10分钟。
3.结束阶段
在书法行为干预完成后一周内,对儿童进行注意力评估(开始前有前测,这是后测,另外还有对照组)。
有研究者将类似的书法训练程序用于对正常儿童的训练,每周两节课,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法练习作业,为期两年,结果发现,书法训练有助于改善正常儿童焦虑、神经性过敏及行为问题等心理健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