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孤独症越早诊治越好
孤独症,已经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正在让患病的孩子失去与这个世界互相交流的机会。
中国自闭症研究专家、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告诉记者,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通常会伴随终生的复杂的神经生物性障碍疾病,根据美国去年的统计,每11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这样的儿童。如果按这个数字估计,世界上有6700万人过着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人生。在很多国家,儿童患此病的几率已经超过了他们患艾滋病、癌症、糖尿病三种世纪疾病的总和,且在持续增加中。
孤独症的发病与父母文化层次无关
邹教授介绍,自从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学者肯纳医生首次对“孤独症”进行定义,至今孤独症患病率不断攀升:最初是极其罕见的几万分之一,2000年统计结果是1/500,2006年上升至1/250,最近美国的最新调查结果竟高达2.6%。“如果比例真的如此之高,那太可怕了。这将意味着自闭症可能会让一个民族变‘残疾’。”当然,这些数据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发病率增高,业内目前主要认为是人们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邹教授说,至于自闭症是否存在绝对数字的增加,“目前尚不确定。”
此前,曾有“孤独症患儿父母多是高知分子”的报道,其实是一种误解。“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问题,常常是有文化的家长会更关心,因此统计到的多是父母有文化的案例。孤独症的发病和种族、文化层次等没关系,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一种生物学疾病了。”邹教授说。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男孩比女孩更易患孤独症。普遍来说,男孩和女孩的患病比率为4:1,而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6:1。广州康纳学校是国内知名孤独症康复公立机构,在那里,记者观察到,在全校一百多名学生中,女孩屈指可数。
希望之光:孤独症越早诊治越好
“自闭症患者的大脑杏仁核边缘系统出现了问题。”邹教授说,“例如,当孩子看到妈妈时,通过脑核磁共振影像学可看到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兴奋区域不同,普通孩子会扑到妈妈怀里叫‘妈妈’,自闭症孩子也许更关注妈妈衬衫上的格子。”作为“广泛性的发展障碍”,自闭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病症。就像一连串的骨牌,当一块骨牌倒下,随着年龄成长,后面的骨牌就越倒越多,因此引发一连串各式各样的病症和行为。到底第一张骨牌为什么被推倒,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如果在前几张骨牌被推倒之初,就进行人为的治疗和干预,未来的情况是否会大大改观?答案是肯定的。
邹教授一再强调孤独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越好。“孤独症儿童大脑神经之间的连结也许有问题。年龄越小,这种异常连结越虚弱,年龄越大,连结会越牢固。因此越早干预,调节异常的神经连结的可能性越大。”他说。例如,在没有语言前孩子是不是具有“相互注意协调的能力”是观察小孩是否有自闭症特质的关键指标。很多孤独症孩子不爱看人,在康复训练中,就有对视的训练,如果早一点让他们发展出这种能力,就有可能解决他们未来社交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若不及时治疗,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可能会选择用独特的方式发泄情绪,造成严重后果。造成33人死亡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肇事者赵承熙就是一名自闭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