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襄阳首个自闭症班里的星儿们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莫名哭闹……这些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又叫自闭症儿童,在求学路上困难重重。昨日,全市首个自闭症特教班在市四十三中开班,4名特殊的学生来到这里,开始他们崭新的校园生活。
患自闭症 七岁幼童多次转学
丁当(化名)已经7岁了,由于患有自闭症,被迫多次转学。
两岁时,丁当和其他孩子一样也能叫爸爸妈妈,但不关善于表达,家人以为孩子发育较慢,并没有太在意。
3岁半时,丁当已经在幼儿园学习了1年,老师发现他不太融入集体。小朋友们在玩游戏时,他总是一个人在躲在角落。
母亲柳女士带着儿子前往武汉检查,丁当患有轻度自闭症。
随后4年时间内,丁当辗转武汉襄阳两地,先后换了多所特教学校。
收费昂贵 自闭症儿童入学难
从此,柳女士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了解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她发现丁当对公交车特别感兴趣,便反复教孩子认识车牌。通过这种方法,丁当认识数字了。
在丁当身上,柳女士付出了比普通家长更多的心血。
2008年,柳女士辞掉工作,将儿子送入武汉一所特教学校,开始陪读生活。每月学费1800元,再加上房租、生活费,半年时间花掉了好几万。
半年后,听说襄阳也有了民办的特教学校,柳女士又带着孩子回到襄阳。
柳女士说,民办特教班老师不专业,收费又很贵,且众多自闭程度不同的孩子混在一起教学,让她心存忧虑。
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柳女士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接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逐步锻炼出能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师资奇缺 特教班任重而道远
刚成立的特教班被命名为“爱心班”,明亮的教室,黑板上写着“欢迎新同学”五个大字,4套崭新的课桌椅,后面还设有家长陪读的座椅。
因为是第一天开课,班主任刘行丽正努力熟悉每一名学生,可4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人玩着铅笔,一人埋头写写画画,一人抱着妈妈不肯放手,一人趴在窗户边尖叫着。
校长王俊称,对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教育,不仅需要爱心、细心、耐心,还需要专业的方法,这正是学校目前最缺乏的。
王俊表示,为解决这一困难,学校将去市盲聋哑学校、民办特教学校学习,或是去外地的公办特教学校取经,通过各种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