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闭症等残疾人康复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谁在春天里为我播种,谁在夏日里送我清凉,谁在秋天里赠我收获,谁在冬季里给我温暖……”这首诗,是笔者送给邻水县残疾人事业最朴素的礼物,它代表一种祝福,代表一种欣慰,也代表一种期望!沿着这首诗的足迹,我们去探寻邻水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中,每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近年来,邻水县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残疾人事业更加深入人心,残疾人群体在创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时,也和全县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基层与宣传并重
提升为残疾人服务效能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作用。”邻水县政协委员、县残联理事长刘伟一句话,展现了他对残疾人事业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全县45个乡镇1个经开区建立了残联,522个行政村49个社区相继成立了残疾人小组(协会),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健全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能,形成了县、乡(镇)、村(居)三级残联工作网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谈及具体工作,刘伟向笔者介绍,县残联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广泛宣传残疾人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同时,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作用,全面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截止目前,全县共发放宣传单18万余份,送年画13万张,书写标语2100余条,悬挂横幅1500余幅。特别是2011年4月在邻水县鼎屏三小演艺厅成功举办邻水县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共演出节目60个,展示了全县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崭新形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投入与政策并重
创造残疾人发展新环境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生活困难的解决和社会文明的提升,实施扶贫开发是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对此,刘伟告诉笔者,近年来,通过多次到省、市协调,共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47万元,为94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危房和无房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县共有1523名城镇特困残疾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12600余名特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对936名不适宜参加生产劳动、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按规定给予了五保供养或民政救济;每年利用春节前后,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期间,走访慰问部分贫困残疾人,近年来共慰问8053人次,发放慰问金161万余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立自强、平等参与社会的基本前提和主要途径,也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时刻关注残疾人就业的刘伟话语间透露出沉甸甸的责任。
“没有县残联的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作为“四川省自强模范”的昌学明心里十分感激县残联长期对他的帮助。据了解,在县残联的引导帮助下,他毅然回乡创办企业,不仅解决了30余名残疾人就业,而且为他的事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而这,仅仅是县残联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县残联通过切实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全县共安置或帮助残疾人就业以及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近一万人,扶持7000余名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此外,为加大残疾人向外劳务输出转移力度,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县残疾人求职需求,就业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到重庆、成都、广州等地企业考察,签定残疾人劳务用工订单合同,先后推荐800余名残疾人就业。
服务与教育并重
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2011年,全县36名残疾人到八一康复中心享受免费治疗。其中0—6岁的脑瘫、智障、自闭症儿童24名,股骨头坏死肢体残疾人手术12例;为全县16个乡镇的64户残疾人居住地实施定点改造,其中:出入口改造6户;台阶改坡道或设置轮椅斜坡板24户;卫生间改造,地面防滑改造,蹲便器改坐便器,安装扶手抓杆34户……
这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充分展示着县残联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和形象工程,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劳动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从刘伟的一席话语中,笔者领略他深深的民生情怀。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但同样享有教育的权利。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培训,是提高残疾人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变生存状况的根本方法。”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邻水残联人的具体工作中。
据刘伟介绍,目前,全县有460余名7至15岁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同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2005年至今,全县先后举办52期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15600余人次,目前全县已有4800余名残疾人成为个体业主和种养专业户。
监管与调查并重
满足残疾人多样化需求
“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是倾听残疾人呼声,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窗口。”刘伟特别说道,“2006年县残联成立了法律援助服务站,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近几年来共受理残疾人来信1060件,来访1260起,来电4800次,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纠纷83件,开展残疾人法律知识培训班36期,切实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同样是邻水县高度关注的问题。
“截止2011年11月20日,全县有7800名残疾人的调查摸底、系统录入已全面完成。”刘伟所说,就是邻水县组织县残联工作人员集中时间在乡镇的残联理事长、专干在村(社区)残协主席、专职委员(联络员)的配合下,逐户深入到残疾人家庭,了解、掌握残疾人的身体、生活、生产等基本状况和各方面需求,为残疾人“量身定做”发展和帮扶方案。
回顾成绩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刘伟表示,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县残联将牢固树立“亲民、务实、创新”的工作思路,让残疾人共享社会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谱写全县残疾人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