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母亲要陪孩子上大学
看过电影《海洋天堂》的人,都会被片中父亲为患自闭症的儿子所做的一切感动,在株洲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十几年如一日,帮助患自闭症的儿子学会自力更生。益洲16年前曾被医生预言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白痴”,而今他上了高中,数学成绩位居班上前三名,下一步还打算考大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母亲蔡雪梅,从不放弃希望,陪着儿子上了9年学,用母爱照亮益洲封闭的心灵。
为求学母亲辞职陪读
在医学界,儿童自闭症是世界性难题,患者的最后结局很可能就是“白痴”。1996年,蔡雪梅和丈夫发现,一岁多的儿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经常一个人呆坐在房屋一角,或独自把玩玩具,不与人交流。感觉情况不对的蔡雪梅和丈夫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最后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益洲患了儿童自闭症,今后很可能成为一个“白痴”。回到家,夫妻俩抱头痛哭。但蔡雪梅很快从痛苦中恢复过来,她暗下决心:绝不向命运低头。
蔡雪梅特意到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儿童自闭症康复教育的机构学习。为让孩子开口说话,酷暑天气,蔡雪梅拿着水杯不给他,要求他必须说出“喝水”两个字。看到儿子干燥的嘴唇和迫切的眼神,蔡雪梅几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含泪坚持了下来。将近一个小时后,儿子终于轻轻地说出“喝水”两个字。
2002年,益洲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很多学校都将患有自闭症的他拒之门外。最后,株洲大坪小学同意接收,但条件是必须有家长陪同。于是,担任单位部门负责人的蔡雪梅毅然辞职,专心陪儿子读书。小学到初中九年时间,每天上课,蔡雪梅就坐在儿子旁边,和他一道听课。
数学成绩名列班级前三
2011年,益洲该上高中了。很多自闭症患者只上了几年小学,上高中的在国内微乎其微。蔡雪梅决心让儿子上高中,让他融入社会。多次遭拒后,株洲市十八中学向益洲敞开了大门。
为培养其独立性,校方在开学第一天就告诉蔡雪梅,不用陪读,让益洲自己上学。为带好这个特殊的学生,班主任贾小红专门和所有的任课老师开了个会,一起商量怎样给益洲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怀。班上同学也都非常热心地帮助益洲。很快地,益洲融入到了集体,变得开心爽朗。他的理科成绩很好,数学成绩位居班上前三名。班上同学经常向他请教理科题目,他每次都会认真地将解题步骤一步步写下来。
学校每周评比流动红旗,为不给班级拖后腿,益洲再晚都要将作业完成后才休息,妈妈劝他第二天再补,“这会扣分的,评不上流动红旗对不住老师。”益洲答道。
“优秀学生”、“学习积极分子”、“数学满分奖”……记者昨日在益洲家中看到,墙上贴着几十张他获得的奖状。“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上大学!”蔡雪梅语气坚定地说。
推广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