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闭症儿童家庭如何自救


5月中旬的一天,在长春市某特殊儿童训练中心内,数十名学生正在教学楼内接受律动课训练。看着目光呆滞的孩子,窗外的刘女士一脸沉寂。一年前,3岁的儿子被确诊患有孤独症,这对于刘女士和爱人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大哭一场后,他们毅然从榆树搬到长春的培训学校附近租房。丈夫在外打零工,每隔三四天才能回一次家,而刘女士则每天陪儿子治疗。随着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刘女士也渐觉欣慰。“如果他今后不能自理,我也要照顾他,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对于未来,孩子的母亲不敢奢望。
该中心的创办人王老师也是孤独症患儿的母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护士。当自己的孩子面对同龄人所关注的飞机、风筝毫无兴趣且不言不语时,王淑娟感觉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很多幼儿园拒绝接收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万般无奈的她带着所有积蓄去沈阳学习关于孤独症儿童的护理。随后,在长春市残联的帮助下,她开办了这家特教学校。在成立的9年时间里,一共对1500多名孩子进行康复性训练。
面对这些孩子,王老师也有些迷茫。“他们还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宽容,公共政策也缺乏配套支持”。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如何融入社会?每一位家长都在想,也都在期盼,笑容能重新回到这些孩子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