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家长创办特教中心
“来,阳阳,看这里,红色,把红色的蘑菇拿出来给我。”在位于成都水碾河北三街的成都爱慧特殊教育中心,余奕不厌其烦地教3岁的阳阳辨认颜色。阳阳是自闭症儿童,余奕是这家特殊中心的创办者。
两年前,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不再“失学”,余奕创办了这个特殊教育中心。在这里,她不仅帮助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还经常为家长做培训。“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办这个中心,就是希望能够给这些孩子和家长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余奕说。
1年多学会做“家长”
2009年6月,余奕2岁半的儿子玮玮被查出患有自闭症,当得知自闭症终身不能治愈时,同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家长一样,余奕一度无助、绝望。1年多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于是,她辞掉在外企的工作,通过看书、上网,自学有关自闭症的知识,甚至到康复机构里“偷师”。孩子在训练,她就呆在一旁观察老师怎么做,不懂就问。
余奕开始自己在家中训练玮玮,“当他想喝水的时候,就引导他说出‘喝水’两个字。”经过不间断的训练,到5岁的时候,玮玮已经可以辨认出家里的成员,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
自办特教中心不涨价
就在了解自闭症的过程中,余奕也发现了康复机构的一些问题,“老师不是很专业,课程设置不理想,康复环境太差,这对孩子的恢复特别不好。”余奕给儿子换了好几家康复机构,效果都不是很好,她说,如果不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就不太可能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来办学。
“你也做过医生,要不你自己
办个学校吧!”一起参加康复训练的家长劝告余奕。2010年底,成都市成华区残联免费为余奕提供了场地,占地约600平方米的成都爱慧特殊教育中心建成了。在这里,10多位老师为32名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余奕说,自己办特教中心,目的并不是盈利,收取家长康复的费用也仅仅只够维持中心的运营。“去年一年,收支刚刚持平,今年到目前为止,还亏了一万多元。”从开办到现在,余奕一直没有涨价,她说,中心有几个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几百元钱是他们一个月的饭菜钱,“我不涨价,他们就可以多吃几顿好的饭菜了。”
呼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如果不是家人,根本不能理解我们的感受,这实在是太痛苦了。”昨日下午,几名陪伴孩子前来训练的家长站在教室外面聊天。一名家长说,目前接收自闭症孩子的学校并不多,这些孩子上学成了一定的问题。
“现在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多,希望能够有学校接收他们。”余奕呼吁。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摄影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