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特殊孩子实现圆梦100%
特殊青少年的100个梦想,已超过80个成功“圆梦”——第一次做志愿者,合格!
上午9点,沈浩(化名)准时来到地铁3号、4号线延安西路站,被车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领进站时,他习惯性地掏出了公交卡。
“浩浩,把卡收起来,今天你是地铁志愿者,进站不用刷卡。”工作人员对沈浩说。
一旁的沈浩反应过来,“原来志愿者进车站不要刷卡呀,真好。”
自本报与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协励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上海电台《直通990》栏目等单位于上周五(6月1日)联合举办“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六一100个特殊梦想实现活动”以来,征集到本市特殊青少年的100个梦想,不到一周便被爱心人士“认领”了98个,且据统计,截至昨天,已有超过80个成功“圆梦”,其中不仅有“想要一只书包”、“想要一个篮球”等“常规愿望”,还有“想当一回地铁志愿者”、“想去看飞机起飞”等“非常规愿望”。
参与活动组织的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特教老师丁翠告诉记者,目前主办方正在加紧联系剩余不到20个尚未实现的梦想,争取在下周末实现“圆梦100%”。
地铁站里特殊的志愿者
今年18岁的沈浩患有轻度智力障碍,他的活动心愿是“当一回地铁志愿者”。
记者有些好奇,为啥愿望是当志愿者?大男孩犹豫了半天说,“平时在家帮妈妈做事,在学校帮同学做事,现在想当志愿者,帮坐地铁的人做事。”想了想,又补充了一条,“我常常坐地铁——我很喜欢地铁,路上听到地铁的声音都要停下来看看。”
车站办公室里,听3号线曹杨区域站长林俊讲解了一番工作要点后,沈浩迫不及待地穿上代表地铁志愿者的红马甲,扣好纽扣,兜里再揣一份《地铁安全出行指南》。“恭喜你,成为车站第51个穿上这身衣服的(志愿者)!”临上岗前,值班站长老杨特意走过来为他加油。
9点20分,沈浩被安排在车站2号口验票闸机附近,负责协助乘客出站。
刚上岗时,沈浩有些紧张,双手交叉紧紧按住小腹,脸也绷着没什么表情,幸好,僵持很快就被打破。几分钟后,记者突然看到他在咧嘴偷笑,“刚才有人问我法华镇路怎么走,我告诉他,他对我说了谢谢。”
在1小时的执勤中,沈浩先后帮助解决了二三十名乘客的问题:有人问路,有人不知道单程票出站时该往哪里塞,还有些则是车票出问题,需要沈浩将他们引导至服务中心解决。虽然沈浩始终不太愿意开口,但动作一直很麻利,有时“您好,请问需要帮助么”这句话还没说出口,对方已经走上前。
“第一次做志愿者,沈浩表现得很努力、很积极,我认为他基本合格了。如果以后能和乘客再多些沟通就更好了。”林俊评价说,“地铁部门也很高兴能为他这样的特殊孩子提供服务他人的机会,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
上午10点半,沈浩有些依依不舍地走下自己的岗位。“才站了一个小时,一点也不累。”他告诉记者,这1小时里,最开心的是帮出站的老人拎行李,因为“他们东西多,不方便”。“下次我什么时候再来?”舍不得脱红马甲,沈浩“缠”着林俊问。
动物园里的“亲密”接触
沈浩当志愿者的同时,9个特殊青少年家庭和9户帮他们圆梦的爱心家庭,正坐在一辆开往野生动物园的大巴上。
这次“野生动物园之行”,源自轻度智力障碍少年王小鹏(化名)的活动梦想,“我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去动物园玩”。经过活动组织方的共同努力,这个梦想最终变成了昨天的“集体出游”。
在车上,爱心家庭代表、协励汇成员南阳对记者说,“一起去动物园玩,让这些特殊青少年更多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也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走进野生动物园狐猴区,一下车,小鹏冲在最前面,边跑边向他身后来自爱心家庭的小男孩李勤(化名)喊:“快来啊。”小哥俩站在树下,抬头看一只只黑白相间的狐猴蹲在树杈间,长长的尾巴四处摆荡。小鹏刚想伸手去抓,被李勤一把拉住,“别抓,猴子会咬你的。”小鹏乖乖缩回手,掏出准备好的香蕉跑去喂地上的狐猴。
随车前行,来到百兽山表演场,几匹马绕场飞奔,小鹏拉着李勤,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李勤的父亲见状,买票带他们体验一下。看到比自己还高一头的大马慢慢靠近,小哥俩又好奇又紧张,脸涨得通红。在李勤和他爸爸的帮助下,小鹏翻身跨上马背,马跑向内场的时候,小鹏向李勤挥了挥手,一圈跑下来,小鹏连连喊“爽”。
一起玩的还有东东(化名)——一个有自闭症、却敲得一手好架子鼓的男孩。表演场内,东东盯着比赛爬杆的猴子们,伴随音乐的响起,他的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节拍,双手轮流拍打双腿或胸口。比赛结束,主持人大声问:“哪只猴子爬得最快?”“1号!”东东侧过身,转向千羽方向小声说,这是来自爱心家庭的小妹妹。
对东东来说,这样的互动来之不易。东东爸爸悄悄告诉记者:“他愿意拉着千羽的手、偶尔和小妹妹说几句话,说明很喜欢这个小妹妹,毕竟是自闭症孩子,不会表达自己。以后多参加类似的活动,应该会对他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