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里的心理触摸
海洋公园“夏水礼”,坐缆车从彩棚上滑过时,一群人正在泡沫舞池里大跳热舞,霓虹闪烁,“热带雨林历险”的门口分明已经排上长长队伍。只是一个简单的水战游戏,却吸引了无数人,包括我们,一直等到深夜23:00才拿到属于自己的巨型水枪,冲进雨林,向怪兽和树丛乱射一气。
“夏水礼”不过是一则海洋公园夏季推广的策略,但一想到可以毫无顾忌地浑身湿透玩水,就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分明是童年的游戏,更可以回归人类最根本的源处,与水亲密接触的时空。
夏末的水世界里,自去年《寻找NEMO(尼莫)》之后,就是韩国动画《我想变成鱼》的天下,故事中的孩子喝了人-鱼转换药水,在水下畅游历险了一番,接着就是梦工厂的《鲨鱼故事》。这些故事中的大海宽阔雄伟,具有戏剧性的冒险气质,但最终是必须依赖与之生存与共的家园;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鲨海余生》中,两位潜水爱好者自水底浮上海面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被遗弃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了。这时候的大海,是充满险恶的噩梦深渊,碧蓝海水一米之下,就是死神的陷阱。但无论怎样,水世界是屏幕上最美丽的画面之一,也是夏季电影最爱表达的一个主题。尽管它也有不安全、变化无常的性格,让普通人群难以与之亲昵。
水元素被运用在心理与自然疗法的结合之中,不过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比如说,源于美国的漂浮治疗,就是基于唤醒每个人早已遗忘的、生活在母亲子宫之中、漂浮于羊水之中的安全感。特制的漂浮水室就是一个完全隔绝的措施,强制性地将社会干扰、自然影响排除,浸入其中,在漂浮液中达到深度放松。许多失眠和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成功治疗个案,就被记载在漂浮疗法的档案里。
更令心理学家们深感惊奇的是,当孤独症儿童在水池中与海豚一起嬉戏时,一切枯燥的教条式的心理治疗似乎都失去了风采。由海豚参与的动物疗法在孤独症的漫长治疗中有着不可解释的强大力量,也许是海水突然呈现出包容温暖的情感,让孤独症的孩子感到一种莫大的心理支持。
我记得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情节已然淡忘了许多,但记得那个与海豚共同潜入深海的主角。他在海洋中寻找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威严、情人的魅力,海洋怎能代言如此复杂的人际情怀呢?那时我是不懂的。看电影的我们又有几个能懂呢?
我们在漫天星斗照耀下走进海洋剧场,远处海面已是乌云滚滚,转眼间瓢泼大雨又把我们淋个湿透。而急于表演的海豚似乎已经等不及了,在幕后的水池里兴奋地游来游去。但我们还是撑着伞坐在第一排,和那些期待着触摸海豚的孩子一样,期待着这些来自海底,携带了深邃悠远的水的信息的精灵可以犹如心理治疗师一般,抚慰我们荒芜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