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暗示,凡事要往好处想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受着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专家们认为,要学会利用好的暗示,排除不好的暗示,从而活得更健康、更积极。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家一清点,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本来对某人没有什么印象,过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烦得要命……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
人都会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它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是如何受到暗示的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广告的影像、声音都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人们看电视时,都是东看看西看看,是一种无意的行为。在无意中,人们缺乏警觉性,这些广告信息会悄悄地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受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左右你的购买倾向。
利用积极暗示解决生活难题
在生活与工作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事情更美好;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比如有的女孩老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喜欢她了。因为她总这样暗示自己,大脑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还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能力差,结果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
在管理工作中,有的领导善于使用积极的暗示,通过鼓励和赞美下属做得好的部分,暗示下属把其余部分也做得像好的部分一样,既表达了对下属的肯定,又提出了工作要求,比批评、惩罚、威胁等消极暗示的管理效果强许多。
心理暗示方法在台湾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解决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3~12岁的孩子最适合用心理暗示技术来治疗心理问题。因为儿童天生好奇,想像力丰富,有能力接受多元化价值观念,改变固有观念,不像成人那么有偏见。
文/旭方 图/杜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