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自闭儿频走失:孩子安全谁来保障

作者:羿云天 更新时间:2016-12-26 点击数: 百度一下

    12月13日,据《海南特区报》报道,6岁自闭症男童,趁家人不注意,自己溜出去玩,结果迷路了。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海秀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经过电话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扩散寻人信息,于当天晚上11时找到。
海南走失儿童父亲送警察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联想到12月初刚刚发生的一名自闭症孩子在北京西客站走失的新闻,自闭症孩子迷路或者走失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看完新闻你会发现,自闭症孩子走失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闭症孩子家长或者是自闭症圈内有一定号召力的星爸星妈发出倡议,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将事件尽可能的在最大范围内扩散,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寻找到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同时借助警方的专业力量,幸运的很快会找到走失的孩子。当然找到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尽了全力、用尽了家长们能够想到的各种办法依然找不到孩子,那该怎么办?
    找到孩子平安回家,是目的,但是却并不仅仅是最终的答案。我们不能停留在找到和谴责犯罪份子的层面上。
    如果针对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及精神残疾类孩子的走失只是借助圈内的互助互帮和有限的信息传播来寻找到走失的孩子,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社会其实是病态的!至少他的救助体系是不完善的。
    虽然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也会列出“如何预防自闭症儿童走失?”等等看似有用实则无效的攻略。其中包括被多次提到的诸如:制作卡片或胸章,写上家人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放在孩子的口袋或书包内;给孩子配备GPS定位仪设备等。
    还有提醒家长“孩子走失后如何应对?”包括:家长首先要冷静,及时向警方寻找帮助争取寻人的黄金时间段;做好寻找方案,不要漫无目的的寻找等。
    我们不是否定这些做法的良苦用心,也希望这样的做法能够真的帮助那些走失的自闭症孩子。但是,正如没有吃过黄连就不知道真正的苦味是什么滋味一样,没有亲身经历过孩子走失的父母是无法体会到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悔恨焦急的。
    是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制作卡片放到他们口袋里,也可以配备高端的GPS定位仪……这些外在的保护的确很容易做到,但是,走失的是自闭症孩子,他们不会说话、不愿意与人对视、不知道危险,因此就算制作了卡片也基本是无济于事的。还有,试问,有哪一个家长在孩子走失后还能保持理智和清醒般地如福尔摩斯一样缜密地分析孩子走失的原因和地点,然后拟定方案,目的明确地去寻找?
    孩子走失后的几分钟内,家长早就已经惊慌失措了,哪里还有时间去冷静地拟定方案和思考寻找路线!
    在6岁自闭症男童走失的新闻报道中,不乏这样的语句“警方行动迅速、多方联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为行动迅速的警方点赞,也为不负功夫的有心人鼓掌。
    退一步想,如果没有朋友联手,报警迟迟不立案、警力不够,那么,走失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值得寻找和救助了?还有一点,看护的家长其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真的是有心人,又怎么会犯这样的无心之失?
    特殊儿童,本来就需要家庭和社会格外关注,而一旦特殊儿童遭到侵害,可谓雪上家霜。
    良性发展的社会,当一个自然人,无论是否健康或者患有精神残疾,都应该有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安全感。而不仅仅是走失或拐卖后如电影《亲爱的》中演绎的一样,要通过倾家荡产、耗费一生去救赎。
    除了走失儿童的人身安全,更应该建立和形成一种保护机制。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儿童保护已经成为政府强力推进的一项策略。
    最著名的“失踪儿童追踪体系”的建立就是因为美国三个失踪儿童的一件“小事”改变社会体制的典型。美国人因为失踪儿童深受触动,痛定思痛后进行了全国性体制的建立。
    中国人对失踪儿童的触动其实更甚,但是却习惯于和擅长于发动亲朋好友,现在是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动一场表面声势浩大的搜寻,最多寻找警察帮忙。找到后就万事大吉,而不会痛定思痛地去反思为什么会走失?下一次走失后该怎么办?以及除了寻求亲朋好友和警察帮助外还有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救助办法?
    也许,儿童走失,尤其是像自闭症这样的精神残疾儿童走失还不足以引起全国人民的关心,更不足以撼动体制吧!
    在这个道德沦丧和信仰缺失的社会,我们在要不要搀扶一个摔倒的老人都要思量再三时,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没有爱心吗?
    我们不仅要用完善的机制去帮扶和救助老弱病残及遇难人员,更要保障那些见义勇为和施以援手的人的善心和善举不被漠视,甚至亵渎。
    如果之前报道的三聚氰胺牛奶、黑心馒头、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都要仰仗普通老百姓生出一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侦破和识别,从而明辨真伪、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那么商人的良心何在,监管部门的职责缺失与不作为又该如何追责?
    找到孩子容易,但是信任丢失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相关部门不应该是只当甩手掌柜,一推了之。同理,制度和体系的建立也不应该仅仅只靠下发通知。
    一个良性发展与文明和谐的社会不光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上,更体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尊严、有安全感、幸福地生活。
    机制的健全和体系的保障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开会、下通知和无足轻重的追责上,而是要形成一种常态化、可追溯、有依据的法制保障。由此,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走向更高的文明。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儿童 频走失 孩子安全 谁来保障
上一篇:你的隐忍和放弃终将助涨校园霸凌!
下一篇:镇江教师杀死自闭症女儿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转学不轻松,适应最重要
  • 儿童智力发育受人工化学物质的损害
  • 父母离异,孩子患上自闭症
  • 福利院“妈妈”编织千件毛衣暖孤儿
  • 无锡市将开展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
  • 热烈祝贺中国孤独症正式改版
  • 我的小孩得了多动症?
  • 发现:恋母是瘾
  • 父母不在家 孩子“恋”上熊娃娃
  • 婴儿头部发育快可能更易得自闭症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