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自闭儿上学之痛,我拍成电影给你看

作者:王宏伟 更新时间:2017-06-07 点击数: 百度一下

  以自闭症儿童上学为主题的电影《喜禾》进高校华东地区首映式新闻发布会昨天下午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统计显示,中国现有180万自闭症患者,平均每109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自闭症儿童,但是他们却很少被人们关注。主创人员的讲述,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个处在社会边缘的群体和他们家庭所承受的痛苦。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2012年深圳市有19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学校清退一名自闭症学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热烈的辩论。电影讲述了母亲田琳坚持让9岁的自闭症儿子喜禾到普通学校上学,同学和家长对喜禾的间歇性发作越来越恐惧,要求学校开除喜禾,但田琳拒绝妥协,直到双方产生激烈的冲突,局面变得无法控制。制作方代表在介绍创作经历时说:“人们在《雨人》之类的电影中,看到的常常是有特殊天赋的高能自闭症患者的传奇故事,但是我们想呈现的是普通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的真实状态,他们的痛苦往往不为人知,但却痛彻心扉。”

  《喜禾》导演张唯始终寻求以一种自然而赤裸的视角揭示普通大众在快速变革的中国社会中的生活和挑战,展现“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早在10多年前,深圳发生过一起自闭症儿童走丢事件,当时张唯就开始筹划一部反映自闭症儿童学习难、生活难的电影。在筹拍的8年间,张唯在全国各地走访了300多个家庭,500多位自闭症患者,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访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看到一个中年男性呆呆地坐在角落里不说话,工作人员告诉他,那是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那个男人突然嚎啕大哭,边哭边说‘为什么这个灾难会降临到我头上!’那是一种彻底的绝望和无边的黑暗。这些家庭所遭受的痛苦,一般人无法了解更无法体会。”

  2014年《喜禾》制作完成后,先后收到16个国际电影节的邀请,斩获不少国际奖项,今年4月,《喜禾》入围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虽然口碑很好,但是张唯心里很清楚,这是一部小众电影:“如果进院线,估计票房连100万元都达不到。”可是他希望自己的电影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希望这部电影能唤醒人们对自闭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校长姜玉泉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外国同行来中国访问,在私下交流时他说,中国有8000多万残障人士,为什么满大街却看不到残障者?统计数据是不是有错误?这个疑问其实击中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度还不够,一方面人们看待他们的眼神还不够平等和坦然,另一方面就是咱们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到位,他们的痛应该被更多的人关注,而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隐痛。”

  在交流环节,一名学生向导演张唯提问:“我实习时去过一个班级,有个自闭症孩子有攻击性,其他孩子感到害怕,家长当然也不愿意学校接纳这样的孩子。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张唯说:“站在各自的立场,大家都是对的,而有一种悲剧恰恰就是‘每个人都是对的’。我是个导演,我能做的是记录,能想到的唯一解决方案是‘爱’!”

  事实上,他给这部电影拍了三个结尾,一个是喜禾最终回到原学校,并受到热烈欢迎;一个是田琳送孩子去了特殊教育学校,但发现轻度自闭症的喜禾跟其他孩子比状况好得多,于是又回到原学校;最终剪辑进电影的是一个开放式结局,画外音中喜禾表达了想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的愿望,但是没有交代结果,他是该回到原来的学校还是去其他地方,还是让观众自己去想像和判断吧。

  今年5月,新版《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成为硬性规定,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障孩子上普通学校,同时特殊教育的老师将会进入学校进行辅助教学。7日上午“从《喜禾》看——走近残障人群”文艺作品研讨活动将在南京特师举行,参与研讨的有作家叶兆言、毕飞宇、残疾诗人王忆及父亲,《喜禾》主创和残联、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关于痛与爱,也许暂时并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它值得我们投注更多的目光。

    

加入收藏
上一篇: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千里行”公益活动2017行程圆满成功
下一篇:孤独症题材院线版剧情短片《阿憨》杀青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给予残疾人特殊教育更多关心和支持——写在国际残疾人日之际
  • 基因技术正被庸俗化
  • 自闭的孩子最孤独
  • 母爱智慧结晶:《我的儿子是“雨人”》
  • “单亲孩子”心理问题多
  • 这些细节改变孩子命运
  • 热烈祝贺中国孤独症正式改版
  • 孩子患孤独症多方求医
  • 求职持家老父陷两难
  • 外教骑车来兰州让各界关注孤独症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