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功握手
迎着东边冉冉升起的太阳,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一缕阳光照耀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们用又手托起明天将要升起的太阳。
和京京共成长的两个月,我始终都不能忘记肩上的使命感,“责任”一直促使我努力,争取做到最好。成绩使京京的信心百倍,潜能的施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然,有成绩肯定就有方法,好的东西当同大家一起分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做后盾。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分阶段进行的,所谓的“小步子,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项目也要分成若干个小项,小项目孩子容易接受,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在教育界起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就以京京为例,从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操作的论述。
其一,目光的注视。对于多动、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我采用三个步骤进行该项的训练,成阶梯状前进,逐步扩大范围。
第一步,孩子静,老师也静。(刚开始孩子要在静态中坚持,保持和老师的小范围对视,也就是目光的直视。)
第二步,孩子静,老师则动。(孩子还是静的状态,而老师就要围着孩子转,训练孩子的视觉追视,跟随移动的对象。)
第三步,孩子动,老师也动。(这是完全在动态中进行,扩大视觉面,需要全方位的相互统合,逐步加入其它内容的训练。)
技巧性的方法在这里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们常用的增强物,来丰富孩子的视觉,吸引他们的眼球,抓住兴趣点,做好诱导工作。
其二,环境的选择。多给孩子创造不同的环境,好动的孩子喜欢自我选择,这时我们不可阻挡,打击他的积极性,要给他主角的感觉。课堂形式的丰富又何尝不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呢?
传统的观点总认为,孩子是知识的容器,老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因此老师是主体,孩子是客体。那么,做为受体是被动的接受,孩子只能按老师的规定性坐得规规矩矩,听从老师的安排,但现在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追求快乐学习。孩子在选择好环境后,老师也要进入他的圈子里,就地取材,教他现有的东西,走到哪,教到哪,看到哪,想到哪。
其三,语言的表达。无限量的灌输,让他去全盘吸收,像海绵的水,然后再慢慢的挤压出来。孩子有想出去的意向,但却不会表达,那么此时老师也假装“想出去”的意思,做去开门的动作并对他说:“我想出去”。看孩子的反应,让他理解该举动的语言表达,勾起他想出去的欲望,那么他为了实现目的,就会主动性的来模仿我们的语言,这岂不比强迫他要好的多?
教育要随时随地,不可忽视小动作的发生。如,我要搬凳子坐下,这一举动也不过一两秒,一闪而过,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但对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就是在我们正常生活中认为“不必要”的必要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要做到“以点连面”之功效。
大脑积存的量增多,从而就会把手势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用嘴巴来替代他们无法表达而带来的行为异常,用语言来吸引出孩子的表达,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巨大魅力。
孤独症孩子的嘴巴可谓是金口难开,可是孩子们,你们要是不开口,“金子”就更难得了。父母期望你们开口,老师鼓励你们开口,社会需要你们开口!
成功源于创新!成功源于坚持!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