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不正确的幼儿教育就像拔苗助长,它正在扼杀中国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日前举行的美国智多星幼教新概念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幼教专家在研讨之余,对国内一些幼教机构的做法,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心。
?? 专家指出:“现在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变成一种学习技术的教育,唐诗宋词、识字、学琴……孩子很小就学会几千个汉字成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成人化、功利化’趋势,实在令人忧心。”
?? 实际上,专家们的担忧决非空穴来风。近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上,就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一幕:就科技能力而言,出现了大不如小的局面,就是高中生的表现不如初中生,而初中生又比小学生逊色。比如科幻题,小学生的想像可谓是天马行空,极富创意。而同一个题目,高中生却出人意料地无话可说。
?? 孩子的创造力靠什么培养
?? 8岁的沈阳小男孩阳阳,就是这种拔苗助长式教育的一个极端典型。
?? 半岁的时候,阳阳就可以喊爸爸妈妈,1岁的时候,阳阳已经开始认字———这种惊人的聪慧曾给他的父母带来极大的幸福与自豪。父母也雄心勃勃,为阳阳制定学习计划:3岁前开始学外语,6岁前将小学三年级的课程全部掌握,争取考上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 但这一切在阳阳4岁时终止了:语言功能开始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差、多动,甚至无法阅读20字以上短文,不能保持安静。
?? “少年大学生”的梦破碎了,父母不得不带着阳阳四处求医。
?? 与阳阳家人一样苦恼的还有孙女士。她希望上幼儿园的三岁儿子,在欢乐的游戏中度过童年时光。而婆婆却执意要把孙子转到一所教识字和算术的家庭托儿所。孙女士一脸的迷惑:幼儿阶段的孩子到底应该玩还是学文化课?
?? 有媒体记者曾对北京一所幼儿园做过一项调查,这所幼儿园大班一学期共配备了13本课本,包括《灵通英语(供三年级起使用)》《课堂达标ABC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11本一套的“学前幼儿素质教育活动用书”,包括写字、数学、美术、科学、健康、音乐、语言、拼音及数学、语言、拼音3本练习册。
?? 人们将这套教材同一套小学一年级课本相比,发现部分内容甚至比一年级课程还要难。
?? 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有学习障碍
??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们对孩子不遗余力的投资,使早教市场成为一个“绝对的朝阳产业”。自教育部正式启动“0~3岁教育工程”后,我国的早教机构迅速发展,但对于幼儿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却出现了很多误区。
?? 图书、光盘、电子游戏、互联网……今天,孩子更多地从这里认识世界。孩子可能知道蚯蚓到底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但是,却难得有机会亲眼看一看真的蚯蚓,更难有机会亲手玩一玩蚯蚓。孩子的视野是更宽了,还是更窄了?
?? 辛自强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博士,从事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目前在智多星幼教研究中心任高级顾问。在他看来:“很多东西都电子化了,这样一来,那些好的品质,比如自信、自制能力的体验过程就中断了。”
?? 幼教专家说,都市生活让幼儿活动空间不足,触觉学习严重短缺,造成神经体系无法健全发展,大脑功能有成长不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不足的问题。而近几年,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困难越来越多。
?? 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教育
?? 阳阳其实没有病。在北京智多星儿童感统训练会馆,幼教专家经测评诊断,发现阳阳前庭平衡失调,触觉敏感,本体感失常。
?? 爱伦是来自美国的幼教专家,目前正在全世界推广这种儿童感统训练新模式。
?? 爱伦说,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与运动觉。各种感觉的学习即为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感统学习最关键的时期是7岁以前大脑发育特别快的婴幼儿时期。
?? 阳阳的“病”从根子上说,就是不正确的幼教方式造成的。爱伦说,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总是机械地记忆而去为获得某种文凭。而后一种则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越来越多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想像力和创造性被空前激发出来。
?? 全球感统训练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美国智多星公司,也从去年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针对随着都市化造成的生活空间狭小、户外活动减少以及独生子女群体生活不足造成的感统学习滞后现象,建立起集感统训练、亲子乐园、玩具总动员、育儿常识、婴幼儿常识、爱心妈妈会员于一体的幼教网,专心于儿童的教育服务、智能训练和潜能开发。
?? 幼教专家指出,今天,父母的期望值非常高,从小就让孩子学各种技能,一下就把好多小学的课程压到了童年。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童年的感受,就会明白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小的时候,实践机会很多,比如排队买东西,自己动手做衣服,冒险,在沙土堆下挖出一个大工程……实际上,只要孩子们在快乐的环境中真正学到了东西,增长了见识,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