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情”也要沟通 寻找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
“亲子关系拓展训练”、“亲子魅力训练营”、“亲子沟通训练营”、“心灵财富家庭亲子效能训练”……“教技能可以帮孩子长大,传观念可以令孩子伟大。”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进行亲子训练代替各种补习班成了最新的“课外活动”。
因为父母发现亲子问题成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问题。
终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本来是世间最亲的人,却在彼此之间出现了隔阂,甚至彼此伤害;很多时候父母很想和孩子聊聊天,可孩子却极为冷漠,不少孩子身上呈现自控力差、性格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等一系列不良品质……
2005年8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50个家庭在北京接受了亲子情感训练。训练中,一些早已形同陌路的父母与子女们居然当众抱头哭泣,第一次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曾经血浓于水的亲子情感是怎么丢失的?训练能把丢失的寻找回来吗?如何才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丢失的亲情还能找回吗?
亲情要在训练中重生
组织“亲子情感训练营”活动的北京新巨人培训中心余女士介绍,来参加训练的孩子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有一对从河南来的父子,儿子的眼睛没神,显得心事重重。对父亲也极为冷淡。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训练师临时给他们父子俩安排了一个节目:父亲背儿子跑步。儿子身高超过1.8米,已经50多岁的父亲背着他,显得十分吃力,跑了一会儿,就上气不接下气了。这个节目的用意就是要让孩子体谅父母的艰辛,可不管训练师如何煽情和引导,儿子就是没有太大的反应。节目结束后,这位父亲失望地走到一边吸烟去了。据了解,他们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小时候不听话,得不到父亲的关爱,还经常挨打挨骂。长大了,他对父亲日渐淡漠。
与农村家庭不一样的是,城市家庭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则表现在过多地让孩子承受与年龄不相符的学习压力。去年,《知心姐姐》杂志对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的部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回答“陪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44%的家长选择了“为了监督孩子好好学习”。据了解,同样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父母的回答是“主要培养亲子情感”。
在亲子情感训练营,曾有一位女士不解地问训练师:“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他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休息时我和他爸哪儿都不敢去,在家守着他,而且不敢开电视,生怕吵了他……孩子怎么会受到忽视?”训练师反问:“你是否问过他,‘今天你过得快乐吗?’”这位母亲顿时语塞。过了一会儿,她说:“看来,以后真得多关心他的情感了。”和许多父母一样,这位女士和儿子的关系很僵。
听儿子叫声妈成为一种渴望
去年10月,家住青岛的姜女士多次向社会求助:“谁能让我儿子叫我一声妈?”
姜女士原来是青岛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1993年下岗后,开了一家饮食店,经过10多年打拼,收入多了,家境也好了,然而令她痛心的是,儿子小彬10多年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她永远不会忘记儿时的小彬甜甜地叫妈妈时的情景,那种幸福感渐渐离她远去。如今儿子已经18岁,不但辍学在家,而且越来越厌世,经常说一些深奥的悲观主义哲理,让父母接不上茬。母子之间很少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沟通,即便偶尔谈一次,往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彼此的伤害。
儿子究竟为什么不愿再叫妈妈?经过反复沟通,小彬终于向前去帮助他的心理咨询师道出了实情。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在厂里倒班,无力照料孩子,不得不把他寄养在姥姥家。直到他上小学,父母才把他接到身边。刚开始,小彬兴奋不已,因为终于可以在父母身边撒娇了,可他很快就失望了。父母下岗后开了饮食店,比以前更忙了,每天早出晚归,常常把他一个人扔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孩子害怕,好多个夜晚带着恐惧进入梦乡。那段时间,小彬多么希望能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或者全家能到公园里玩一玩,可他总是难以如愿。
小彬清楚地记得6岁那年的一个周末,妈妈终于忙完外面的事回到家里,小彬高兴得不得了,一边甜甜地叫着妈妈,一边吵着要妈妈带他出去玩。他以为妈妈会抱起他亲一亲,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理他,反而极不耐烦地推开了他,粗声粗气地说:“叫什么叫?一边玩去!”小彬好像挨了一记闷棍,转过身去流下了委屈的眼泪。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再也没叫过一声妈妈,亲情在他幼小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淡薄,他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刚开始,姜女士并没有察觉儿子的变化,等她发现已经晚了:小彬患上了孤独症……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需求不予满足,在医学上被称为情感忽视。去年,全国25个城市的儿科专家联合完成了一项调查,1163个有3-6岁儿童的城市家庭接受了此项调查。结果显示:9%的孩子被父母经常关在家里,12%的孩子曾遭遇到父母只顾自己不关心孩子的情况,近10%的孩子把父母不关心列为最可怕的事件。北京大学儿童卫生研究所徐小鸣教授说,父母经常不与孩子交流、游戏而造成的情感忽视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忽视形式。它是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最主要原因。很多被忽视的孩子都出现了孤僻、恐惧、冷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健康成长。
据了解,在国际上,对孩子的情感忽视,与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等一样被列为“虐待儿童”的行为。令人忧虑的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正在或已经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一旦发现,往往为时已晚。
“没有与生俱来的情感,亲子情感也需要培养”
今年1月初的一天清晨,青岛的姜女士给心理咨询师谭岚心打来电话,话刚出口,她就激动地哭了。原来,儿子小彬第一次拥抱了她,10多年前的那种幸福感又回来了。
谭岚心先是通过电话、电邮和短信与小彬沟通了两个月,得到他的认同后,她又赶到青岛,对小彬和姜女士进行面对面指导。
“和小彬的沟通已经完成,到青岛主要是打破他与母亲之间的心理障碍。我设计了一些情景,比如到吃饭的时候了,要他喊妈妈吃饭。刚开始,他根本不开口,还说喊妈妈已经不习惯了,我就用温和的语气带着他喊妈妈,他跟着做了;晚上我叫姜女士陪我们一起聊天,回忆小彬小时候的一些事,说到动情的地方,我叫他拉住妈妈的手……搞了一系列活动后,他们母子俩之间的坚冰慢慢融化了。离开青岛之前,我教给姜女士一些沟通技巧,并告诉她,要让孩子改变,首先要改变父母,让她尝试着去做……”谭岚心说,“没有与生俱来的情感,亲子情感也需要培养,而且需要技巧。”没过多久,谭老师就接到了姜女士的报喜电话。
当越来越多的亲子之间出现交流障碍,而相关当事人又缺乏沟通技巧时,一些情感训练活动便应运而生。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训练师李胜杰介绍说,情感训练是对目前流行的拓展训练的一种新探索,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煽情方式触动学员的感情,从而在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平时,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些事情,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因而往往无法深入孩子的内心。情感训练要解决和改善的就是这种问题,比如,亲子之间日积月累的心理障碍等等。
“爸爸,让我来替你吧”
新巨人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播放了几段亲子训练实况录像。
8月6日,北京亲子情感训练营现场。一位50多岁的男子正趴在地上艰难地做着俯卧撑,作为比赛中输掉的一方的“领袖”,他正在接受“惩罚”。该节目的用意是:“你的事情没做好,别人——也许就是你的父母,不得不为你接受惩罚。”看着受罚者笨拙的动作,一些孩子先是忍不住发笑,但随着节目的推进,他们渐渐收住了笑声,有的孩子开始流泪。做了50多个俯卧撑,受罚者的脸色开始发白,但规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受罚者的儿子终于忍不住了,走上前去,一再请求代替父亲受罚,但被父亲拒绝。为了教育孩子,这个父亲豁出去了!儿子只好守在他身边,为他送水,递毛巾……做完俯卧撑后,父子俩抱头痛哭。在这之前,这位父亲从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流过眼泪。
儿子激动地说:“看到爸爸艰难地做着俯卧撑,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责任感。今后我会好好孝顺爸爸妈妈,好好学习,不让他们操心受累。因为我知道了,如果我做错了事,他们就要为我受罚……”
河南的王先生很庆幸参加了这次训练营活动。他们家是一个新组合的家庭。再婚6年了,他的继女从没有叫过他,也从没有主动和他说过话,性格越来越孤僻。在王先生一再要求下,训练师单独对他们进行了一场强化训练:先由父亲倾诉心里话,然后让他的继女谈感受。女孩僵持了半个小时,最后在训练师的煽动和观众的鼓励下,终于开口说话,并向继父和母亲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感谢。全家人抱头哭泣。
情感训练还有一个名叫“感受愿望”的游戏,有点“残酷”,但也赚了不少眼泪:每人只能在纸上写下一生中的5个愿望,然后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放弃,剩下最后一个愿望时,谁也不肯放弃了。看看结果,原来,大部分父母最后一个愿望是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而大部分孩子写的是“孝敬父母”!训练师适时地煽情,现场一片抽泣声。一位母亲哽咽着对儿子说:“妈妈现在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我不要求你什么高分数了,只希望你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对孩子尊重,尊重,再尊重
如何与子女沟通,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教育专家徐国静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徐国静也是一位母亲,在她教育和影响下,女儿辛雨奇、“星星河家园”的实践者,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小作家。母女俩关系融洽,感情甚笃。10多年来,她每次和女儿沟通,总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和女儿一样的年龄段来考虑问题。“我这样对她说,妈妈也经历了你这个年龄,也会想什么、做什么、犯什么样的错误。随后,我帮她分析、解决所遇到的烦恼……”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当孩子知道了我和她有过同样的经历,可以理解她的时候,她就会很乐意和我交朋友。如果我们总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指责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他们就会和我们保持距离,代沟就会加深。” 女儿7岁那年,有一天忽然对徐国静说:“妈妈,我想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徐国静迟疑了一下说:“你和爸爸妈妈商量了吗?”女儿反问道:“你和爸爸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从来没有跟我商量过呀。”徐国静被女儿的话噎住了:是呀,孩子对大人的很多行为是认真观察了的,大人既然可以这样做,他们当然也可以照做不误了。于是,她尊重了女儿的决定,让她把朋友请进了家。女儿快乐,母亲欣慰,亲子情感自然又递进了一步。
徐国静认为,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在爱的过程中,父母的爱也会变质、变形。“几十年来的经验和体会告诉我,爱孩子最主要的一条是尊重孩子。
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人格、情感,包括他的选择。只有这样,亲子之间才能相互沟通,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放松心情,放下架子,寻找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
为期3天的训练课程结束后,营员们各自打道回家。新巨人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来时相比,营员们的脸上多了一些阳光。然而,记者仍然疑惑:3天的训练真能解决所有的亲子问题吗?
8月23日,曾在北京接受训练的山西李先生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告诉记者,孩子以前对父母很冷漠,从北京回来后已经有了转变,但还不够,今后的工作还得自己来做。在北京训练营,李先生和许多家长交换了电话号码,“以后我准备多和其他家长联系,交流教子经验和沟通的方法,取长补短。”
心理学专家贺淑曼教授认为,指望情感训练在3天之内解决积蓄已久的亲子问题是不现实的。一些子女对父母之所以冷漠,除了父母情感忽视,更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而情感训练可以当场解决亲子之间的心理障碍和一些观念误区,但是亲子之间具体如何沟通,需要什么样的沟通技巧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还需要家长与子女、尤其是家长继续努力,改变以往的毛病,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相互沟通,和谐相处。对此,新巨人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可:“要想把训练营的成果保持下去,家长必须长期配合。”
在谈到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时,贺淑曼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放松心情,放下架子,把与孩子的交流当作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重要的是搞明白孩子真正的需要;当孩子向你倾诉时,父母要耐心地扮演好听众的角色,即便对孩子的某些想法持有不同意见,也不要打断,让他(她)把想说的话说完。因为如果在这个时候泼冷水的话,不仅会令孩子十分沮丧,而且几次之后,孩子便不会再向你说心里话了;不管多忙,对孩子关心的话语与眼神也不可缺少,最好能经常用身体动作(如拥抱、摸摸头、握握手等)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沟通更容易。
“技巧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只要用心,只要真诚,就能做好。沟通顺畅了,亲子情感就不会丢失,即便偶尔出现不和谐音,也能很快回到主旋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