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专家教你解愁绪
“为什么城市越来越大,我们却越来越孤独;为什么我们可以挣钱,但却逐渐失去了感情联系的纽带……”最近,有这样一段表达生活孤独的说法,在不少广州市民的交往中流传开来。凡是不同职业的人谈及该说法,无不承认这说法很精辟,认为它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而这种因为城市生活引起的孤独感引起的症状,被心理专家称为“城市孤独症”。
17年来遍寻同窗未果
相遇方知已比邻4载
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酿成都市人孤独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居住环境相对隔绝,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广州大大小小的楼盘里走过,人们都能看见无数人家门户紧闭、窗台拉栓。当别人去跟住户打听其楼上楼下,乃至对门对户的业主是何许人时,往往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不知道”。邻居之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家住某高档小区的刘先生,就有这样一次经历:多年前他上大学时,因家贫经常饿肚子。幸亏有个叫林行的同学格外关照他,不光送他饭票,还在打牙祭的时候,拉着他一块去吃。就这样,他们一起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毕业分手后,一晃17年过去了。刘先生一直和林行失去了联系,多方打听也没有结果。
前不久,刘先生到一商场购物,看见一个左脖子上长大黑痣的男子。这不就是自己多年苦找的老同学林行吗?激动之余,刘先生提出到林家做客,可巧的是,林行竟然把轿车开到了刘先生所住的小区。原来两人已经做了4年邻居,林行就住在自家对面那栋楼的8楼!
忙完工作再忙应酬
才女因“忙”误终身
孤独,换而言之就是“形单影只”。不少城市里的大龄青年均因为工作忙碌、无暇交友而耽误了终身大事。曾小姐是个聪明又漂亮的才女,不但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而且社会活动频繁。但早已年过30岁的她至今还没有成家。
对此,曾小姐说,她一个月只有两三天休息。一年忙到头,别说男朋友没着落,就是朋友也被自己冷落了。曾有好心人多次为她介绍男友,可往往都在她与男方见了一面之后,便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不是男方找她她没时间,就是她找男方时突然改变了约会时间。
曾小姐表示,曾有一名钟情于她的男子,起初对她的工作也表示理解,而且把自己的住处,也搬到了曾小姐的杂志社附近,准备随时与她见面。没想到,该男子连续在杂志社大门口等了很多次,曾小姐也只是与该男子打个招呼,竟抽不出时间与他吃顿饭。该男子眼见再这样等下去,自己也会变成光棍一个,就走了。按曾小姐的话说,她已是“要友情没友情,要爱情没爱情”的人了,孤独极了。
迷恋泡高级会所混日子
白领既丢姻缘也丢金银
有的是没时间交友,有的是没心思交友,时间一长也造成了生活中的孤独感。杜小姐与她的几名朋友,年龄都在25岁到28岁之间,每到周末的晚上,她们都喜欢在珠江边的酒吧或会所里度过,白天便在家里蒙头大睡。以她们的说法是,在那些地方,她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自己的个性。她们都在独资公司或外资公司上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的是理工科。在平时的上班时间里,她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基本上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在内心深处,她们也想找男朋友,但觉得找另一半的时机不成熟。
杜小姐说,她们在公司里上班,做的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她们没法接触外界。再加上完成工作任务,人已经很累了,有休息时间她们不是睡觉,就是高消费,花钱买享受。往往是上个月的工资一领,到下个月领工资时,钱包里就空了。有时候也觉得老去这些高消费场所不好,可不去吧,心里又太空虚。她觉得自己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混日子,倒是很有意思。
只愿养狗也不愿生孩子
丁克夫妇以宠物填空虚
丘先生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老婆是个公务员。他们结婚5年还没有要孩子,被称为丁克家庭。两口子每天下班后,要么是分头回家做饭,要么分头吃完饭才回家。日子一长,他们感到共同语言减少了,彼此觉得乏味。于是去买了一条健壮的沙皮狗回家,夫妻俩爱若至宝。
几个月前的一天,丘先生的岳父来他家,刚一进门,即被沙皮狗咬了一口。老岳父为此骂女婿宁愿花钱养狗也不养人。丘太太也有意要孩子。可丘先生死活不依。结果夫妻卖了狗,买两只猫来养在了家里,并以此作为精神寄托。
老人宁肯在农村养鸡鸭
不愿在城市花园里踱步
不但忙碌的年轻人孤独,连生活悠闲的老年人也感到很孤独。今年66岁的王归放老人家,独自住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电视、买菜做饭。两年前,她的老伴去世了,一双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她曾把孙子带在身边生活了3个月,可因孙子不适应跟她在一起,最终回到父母身边。
本来,老人家的老家在江西农村。在农村时,老人家是村子里的活跃分子,谁家的牛下了崽,谁家的黑白电视换成了彩电之类的事,她可算无所不知,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但自从她卖掉老家的房子,进了城住进儿子的大屋后,孤单和寂寞就把老人包围起来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反而让老人更怀念过去在农村自己养鸡鸭的生活。
偶尔,老人也去楼下的花园里走走,可无论如何走来走去,那花园就那么大的一块,令她感到特别孤独。她原想再找个老伴过日子,又怕儿女不给好脸色,所以她只能这样凑合着过。老人说,她已经不想再呆在城市里了。但她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住在离王归放老人家不远的申先生夫妇,都已年近花甲。他们的独生女在别处住,留下他们夫妇在此。一起相处了几十年,两位老人该去玩的地方都去过了,积蓄亦日渐减少。因此,他们只能呆在家里,每天看着昼夜更替,以及看着邻居的孙子从楼梯口上上下下。老人们往往会因此觉得孤独。
专家指点
人际交往新问题致孤独
社会应重视孤独
在中山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万向东副教授等人说,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孤独现象,一方面是人们从直接交往走向间接交往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在发生人际交往分化的结果。由于城市经济的高速运作,信息社会的形成,导致社会人员的交往,从面对面变成了意识对意识。
孤独现象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必然,但需及时有效的社会调节方式来调节。这一现象随它的患者的增加,对社区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极为不利的地方。
怎样建立系统的社会预防机制,加大对孤独行为的控制、治疗等,应获得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当城市孤独症袭来时
增强自控力可防范
对心理学素有研究的殷青云博士等人说,在城市里,类似记者采访所见的孤独者数量越来越大。已有人根据这些孤独者的病情,定其名为“城市孤独症”。
产生孤独症的原因,与都市里竞争、生存压力加大等各种因素有关。同时,与一个人的身份、职业,封闭的居住环境,乃至个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那些采取多种无聊方法来打发时光的患者,其实是在心灵没归属感的情况下,才有了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的。很多严重的患者,并不知道这是心理症结所在,因此引发更多的不良后果。
他认为,就患者本人而言,可以从5方面应对病情:一是善于自我控制,在意识到心理孤独之后,要马上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二要敢于面对现实,去找心理医生及时疏导,甚至是要求提供药物治疗;三是尽量多找健康有益的事做,借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断地下决心引发新的人生追求目标;四是在发现自己所处环境不适应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变换自己的环境避免惰性产生;五是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构建与新旧朋友联系的渠道,多听朋友的遭遇和看。(记者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