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孤独症引关注 谁来抚慰孤寂老人心
老人们需要子女陪伴。
社区卫生服务为“空巢老人”解忧。
核心提示
“出门一根拐,进门一盏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口之家中独生子女到了结婚年龄,将来的空巢家庭会越来越多,由此出现的“空巢老人”、“外地老人”也越来越多。
“重阳节”又到,“老人佳节孤独症”应当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文/图 记者 王锋、曹菁 通讯员 妙禅
外地老人
个案展示
珠海老人喻女士今年63岁,她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在湖南工作、结婚、生养子女。
后来,喻女士的儿子女儿都到珠海工作,在儿女请求下,她也跟随到了珠海,生活一下子全变了样,“亲戚朋友都没了,出门逛逛,虽然很热闹,但别人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感觉格格不入。”
“儿女们工作非常忙,我心疼还来不及,当然不会再拖他们后腿,让他们呆在家里陪我。但一天到晚,屋里都空荡荡,邻居们也都紧关着门,真的孤单啊。”
慢慢的,子女们发现喻女士变了,孤僻、健忘、性格改变,动不动就发脾气,纠缠不清。经常一个人坐在那儿,胡言乱语老半天,却没人听懂她说什么。再后来,喻女士发展到上街不关门,逛到天黑才回家。
终于出事了。一天,儿女们晚上回到家,发现老人竟然不见了,全珠海都找遍了,也不见人影,儿女们急了,一连几个月,在全国各地到处找,后来,终于在安徽一个小县城的车站找到了她。
“当时,老人正在捡垃圾,问她为什么到安徽,她说自己要上班,要找以前的工作,要找以前那班人,找不到就全国到处找!后来钱不够了,就拾垃圾过日子。”
子女们将喻女士接回珠海,在医院治疗三个多月后,喻女士有所康复,慢慢回忆起自己出走的经过,人也逐渐恢复正常,但她直到现在,还是害怕回家,“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实在受不了。”
原因分析
昨天,珠海白云康复医院何少津院长告诉记者,据该院统计,外地老人移民到珠海后,发生精神病的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外地老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作为移民城市,珠海很多年轻人都将老人接过来住,尤其是家里双亲一方病逝,儿女出于孝心,都会考虑接另一方过来。殊不知,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老人们的精神影响实在太大了,外地老人到珠海后,过去几十年的朋友圈一下没了,根本找不到人聊天,即使家庭较宽裕,请保姆陪伴老人,老人还是觉得没有共同话题,仍然孤独。”
“由于老人过去的生活圈、朋友圈没办法移植过来,所以,长此以往,老人就会变得孤僻、性格改变、纠缠不清、健忘,直至引发抑郁症状,严重的甚至引发精神病。”
“就像今天是重阳佳节,但很多外地老人的子女,根本没空陪伴他们,老人们只能独自呆在家里,回忆起过去在家乡呼朋唤友、登高望远的热闹场景,老人们能不伤心吗?”
医生建议
何院长建议,外地老人到珠三角后,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多交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只有多交新朋友,才会远离孤单阴影,精神才能健康,心情才会舒畅!”
“同时,儿女们应当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多注意老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刚到珠三角的老人,不要只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要给予更多关心,并且鼓励他们多交朋友。”
“全社会也应当多提供一些供外地老人活动、休闲、交友的场所。只有多关心他们,老人们才会有幸福的晚年!”
空巢老人
原因分析
据医生介绍,易患“佳节孤独症”的老人多集中在空巢家庭。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老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平时就相当孤独,适逢佳节倍思亲人引起抑郁;一些子女因某些原因回不来或迟归,不能及时与家人团圆,让老人孤独感、紧张感陡然加剧,严重还会导致生理失调,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有旧病突发导致死亡的病例。
当子女远在外地无暇顾及时,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有望缓解“空巢老人”带来的问题。现在在清远市一些居民社区,一项针对“空巢老人”推出的送医送药上门的“零距离”社区服务为日渐逼近的老龄化社会带来了新的启示。
采取措施
“电话一打,医生上门。对于凤城西社区的居民来说,请医生和义工上门看病、照料已不再是一种奢求。”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辖区内的5万多居民可以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上门的“零距离”服务,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
据悉,目前,在清远市中心区域内共建有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签订服务合同、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产后访视、健康体检,社区医生通过入户巡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等基本工作方式,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伸”进居民区,“送”到百姓家门口。
像凤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范围内有1万多户家庭,社区中心已为其中的4870户家庭免费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记录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生活环境、起居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档案,为他们提出科学的保健计划,并动态进行跟踪探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做到像家庭医生一样”。
个案展示
家住石狮小区的曹丽娥老人,由于中风导致右偏瘫,行动非常不便。凤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现在定期上门为她进行功能康复指导,为老人量血压,做按摩。曹丽娥老人也经常到社区中心的康复训练室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成了中心的“常客”。在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和运动治疗,曹丽娥老人基本恢复了肢体功能,并且能自己拄着拐杖行走了。
她告诉记者:“在这里看病比大医院方便,特别是像我这样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有病打个电话,社区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就上门。”
医生建议
医生还建议,人老了需要家人关爱,但更需要自强不息才能健康长寿。万万不可退缩居室,独居一隅,以致勾起回忆,更觉悲苦。越是平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没有目标可转移的老人越容易感到孤独。
因此,建议老人们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如养花、下棋、打拳、舞剑等等。过节可以事先为自己拟定一个节日活动计划,让自己在节日和平时都过得充实、繁忙,分散注意力,无暇去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