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弱智儿童也有环保意识
2000年,“深圳市绿色学校”;2001年,“广东省绿色学校”;2002年,“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3年间,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实现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三级跳”,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建校才11年的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2000年,当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下文简称元平特校)提出创建“学习型绿色学校”的目标时,从校长到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是多么的艰巨。
最漂亮的“特殊学校”
“元平特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硬件方面的条件比较好,建校以来,我们一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绿化校园,修建了地理园和生物园。我们校园的绿化、环境各方面在深圳市的学校中相比,都是一流的。”黄建行校长告诉记者,“但我们一致认为,仅仅是有一个绿色的校园不能成为绿色学校,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元平特校依山而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运动区的主体是塑胶跑道运动场,中间是标准的草坪足球场,四周以绿树花草镶嵌。学校把地理园、生物园、果园的绿化和美化与各科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知识、教学、绿化和美化于各园中,使之成为残疾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实践环保行为的大课堂。近年来,元平特校投入环境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其中绿化200多万元,种植各种花木54类共40450株,学校绿化覆盖率已达100%。校园的高绿化率、高树木覆盖率以及数十个“爱鸟屋”的搭建,使常年在校园内栖息的鸟类多达几十种。
1996年5月,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到校参观时高兴地说:“元平学校是我所看到的最漂亮的特殊学校,在东南亚是一流的,拿到世界上也毫不逊色。”
天天接受环保教育
元平特校在校学生中,智障学生占了65%,且基本上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少年,要让这些孩子接受知识,需要比教育普通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由于国家统编的弱智教育教材主要是面向轻度智障学生,因此,从1998年开始,元平特校成立了教材编写小组,2002年9月正式更名为教材编写委员会,着手编写“以环境教育为主线”的弱智教育校本教材,构建弱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课程门类包括语文、常识、适应、感知等学科,教材类别包括指引、教科书等内容,共40余万字的校本课程、教材体系;初步形成了教师人人编写环保教材,学生天天接受环境教育的局面。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把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环境教育和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的活动结合起来。学校每年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场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的各种展览和宣传。
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卫生包干区,做到每天维护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个班组还在生物园中建有自己的苗圃,定期浇水、施肥、除草。学校还成立了环境保护兴趣小组,组织残疾学生定期开展活动,办专栏,向同学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弱智学生也有环保意识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果实。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6月元平特校被授予“深圳市绿色学校”称号;2001年又被授予“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2002年11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3年时间,实现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三级跳”。
元平特校的校本课程教材在2003年9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有8部教材获奖,其中《孤独症儿童训练课程标准》等3部教材荣获本次评比最高奖“优秀奖”。黄建行校长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论文《以校园环境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抓手,扎实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还荣获了“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在有关环境教育主题的各类竞赛中,元平特校的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聋哑学生李俊科的美术作品《该死的小虫》获得了中国残联“瑞航杯”残疾儿童绘画邀请赛一等奖,脑瘫学生夏舒文的作文《我的2000年畅想》获得了“康佳杯”青少年读书征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