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追寻孩子的优点
■本报记者江芸涵 “刘老师,生日快乐!”智障女孩倩倩拉着老师刘作君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说完了又抱着老师转圈圈,兴奋得不得了。
这是昨(7)日发生在成都青羊区特殊教育中心特教班的一幕。“三八”节快到了,这一天恰好也是特教老师刘作君的生日,倩倩提前送上了祝福,“这就是最好的礼物”,刘作君笑得很开心。
刘作君讲起所有特教老师都曾有过的经历。第一天上课,刚刚从普教转成特教的美术老师刘作君自信地站在这群孩子面前,但他们呆滞的目光中没有一丝好奇,讲着讲着,有的望着窗外,有的翻着拿倒了的书,有的甚至不安地哭起来,她懵了,对普通班的教学经验,在这里却是那么苍白无力。
更没有想到,一个看来很安静的男孩晓杰突然朝她打过来,还到处扔东西,踢桌椅,刘作君吓得差点哭了,这时,刘作君才发现自己的锁骨被打伤了,好几个月后才恢复。“原来晓杰不仅智障还有精神残疾,当时是发病了,他其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后来他到办公室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从那一刻起,她和所有老师一样选择了去爱,也选择了一份艰辛的事业。
爱心、担心、细心、耐心,老师们像母亲一样坦然地接受和宽容孩子们的身心缺陷。一次课外活动,新生小明突然在走廊上拉屎,被老师蒋碧芳发现了。蒋碧芳没有像对待一般孩子那样,斥责小明,而是帮小明擦了屁股,把粪便裹在报纸里扔进了厕所。她一点一点地给小明讲道理,说来也怪,从那后小明总爱和蒋老师一起玩,对她总有一种无言的依恋。
“今天你不到处吐口水了,真乖,老师好喜欢你哦,给你吃块糖”……这些看来好笑的话,特教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这是她们在努力调整心态,挖空心思去找寻孩子们的优点,去寻找工作的美丽。在她们的办公桌里塞满了自己精心选购的糖果,五颜六色的笔,各种别致的小礼物、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