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自闭儿如何在1个月内迅速脱离“刻板”行为?
2017-04-20
学精这篇自闭儿刻板行为干预法,你也能称得上的高手了。
2016-11-10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患孤独症的儿童通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性情孤僻,常常沉浸于
2012-07-25
一个孩子的出生,对于家人来说,都是幸福、喜悦的,可是一旦孩子患上了孤独症,一家人仿佛也得了孤独症一样,一家人也都处在被孤立的环境中,得不到旁人的谅解,每次都是默默的忍受着照顾孤独儿的痛苦,也无人述说。 孤独症的孩子生活在别人都不了解的世界里
2012-05-29
孤独症患者是一不小心遗落人间的天使,他们虽然有着清澈的眼眸,但是却空洞无神.他们有的只是一些刻板的行为以及一些无所畏惧的尖叫与呐喊等行为,却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理解,迎来的只是旁人的白眼及鄙视。其实,他们也有可爱的地方,只是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罢了。
2022-06-21
孤独症背后的爱,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世界也越来越精彩,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群这样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他们不哑,却不能说;他们不瞎,却看不见这世界的斑斓色彩,永远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他们无关,“雨人”是他们
2012-04-20
自闭症康复道路上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刻板行为,对于这样的父母,我的建议是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让孤独症儿童能接受和忍受让另一个人也来参加进他的"排队"刻板行为中去,然后我们就有可能把这个死板的刻板行为转变成一个功能性的
2012-04-19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和重复性行为是比较多见的,通常表现为无目的的有节律的动作或行为。常发生于正常的儿童中,属于良性和自我局限的行为。当儿童有发育障碍、情绪障碍或体格障碍的同时,刻板行为的频率增加,故应引起儿科医生的关注。
2012-03-20
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往往使家长们苦恼不已,如何纠正孩子的刻板行为呢?其实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可以通过一定的游戏来纠正。
2012-03-07
自闭症孩子为什么会经常重复的做一件事呢?其实重复做一件事是孩子从小就有的习惯,也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一种形式。正见行教育机构幼儿教育部副总监蒙雨表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重复了,重复是孩子重要的学习方法。
2012-03-07
利用戏谑式干扰促进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采取戏谑式干扰的方法,必须不要激怒孩子,你要慢慢来,让他可以做出制止你的动作,这样他才能出现掌握自己表情动作的感觉
2012-03-05
对自闭症儿童攻击他人的怪异行为如何处理?可采用消退法或隔离法予以矫正,即当他拍打他人时,他人不予以理会,而当他停止拍打时,则对他予以关注,并对他停止拍打的行为予以表扬;或当他拍打他人时,立即将他拉开,让他独自在远处或房间里静坐。
2012-02-17
活动重点是让自闭症儿童接受固定程序上的改变,接受在计划内的活动中插入新要求,游戏开始将为自闭症儿童社交活动做准备,以应付人际关系中无时无刻的改变和变迁。
2012-02-10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征,主要表现在兴趣行为方面重复某一特定行为,具有执著性,强迫刻板性。在自己固定模式下,对某一物品和人产生依赖行为。
2011-08-12
儿童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期是3~6岁,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论如何治疗,其智力和行为只能停留在幼儿时期;但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终生残疾,连自理能力都没有。
2011-08-10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都有感知觉异常或者发育滞后的问题,也许手的晃动能给他们带来某种身体上感官的舒服感觉,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把手举在半空中斜着眼睛看,或者是把手晃来晃去,或者是手指无意识的动来动去。
2011-05-01
自我刺激行为是指孤独症儿童在没有特定环境诱因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反复不断的摇晃、转动、拍打身体某部分器官,而且是普通儿童的奇怪行为。虽然有些行为比自我刺激行为还要严重;虽然它不一定对患儿产生伤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却足以妨害患儿对日常生活的适应,会干扰功能性生活技能的获得,因而,它同样是极令人困扰的问题行为。 &am...
2011-05-01
“星星的孩子” 今年4月2日是世界第四个“自闭症关爱日”。自闭症,又名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期的心理障碍。自闭症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情感 上极度孤独,对父母缺乏依恋,不与同龄人交流玩耍。几乎所有自闭症儿童都有交流能力的损伤,其中50%的患儿从来没有进行过有效的语言交流。他们常表现出刻板行为和兴趣受限,希望事...
2011-04-21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偏执”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某个事物产生偏执,为什么会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找到相应的应对方法。不要认为孩子“莫名其妙”,要尽量尝试着贴近孩子的心态去思考问题。 一、“偏执”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
201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