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组织自闭儿的集体课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症状。平时我们对患儿的教育除了进行相应的结构化教学、ABA教学和感统训练外,还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上集体课。那么面对十几位一句话都不愿说,对人视而不见、上课频繁走动、“离班出走”的这些患儿,如何上好集体课是老师最棘手的问题。我的体会是奥尔夫音乐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稳定情绪,激发孩子互动欲望。
一、音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机理。
儿童音乐治疗是根据行为矫正、潜意识开发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的较长期的音乐治疗活动,在治疗师、乐器、音响、儿童、家长之间建立的音乐关系,显示出激发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反应的积极的音乐行为表现来促进改善儿童的孤独症状,从儿童在治疗前后音乐能力的进步程度体现儿童行为方面的改善(情绪、交往、注意力、身体协调等),达到补偿特殊儿童行为缺陷的治疗目的.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活动的目的是改善其情绪、促进人际交往,是解决音乐以外问题(如心理、语言、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音乐水平提高的多少并不重要。
根据研究发现,80%左右的自闭儿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喜好,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因处于“音乐临界期”的儿童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用音乐治疗矫正儿童的障碍行为,可产生积极的改善效果。
二、何为奥尔夫教学?
德国具有的一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治疗中被广泛采用,其特点是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音乐游戏的模式。它的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形式多种多样,是孩子们喜于乐见的,它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五大方面,具有渐进性、团体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着从经验→探索→创作→认知这一规律。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强调手段的丰富性、灵活性、生动性,淡化技巧的深度训练,其中让儿童随丰富的节奏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表演的启发式教学形式十分适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特殊儿童共同体验音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群体音乐治疗,群体音乐治疗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具有发展方面的残障问题和多种残障的儿童和成人,组织形成为群体,治疗使用经过专门选择、创作、改编或即兴的音乐活动。每一种活动,不论是一首器乐编曲、一首歌曲、一段音乐游戏,还是音乐剧、或者某种形式的动作,其选择都要适于患者群体的成熟水平,能够唤起群体中尽可能多的患者的兴趣。每一种作品的设计,都要能够激发患者对治疗愉快和满足的参与。当群体的活动融为音乐性上生动的和有意义的活动,每位个体的投入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实现和回报。三、我是如何给自闭症孩子上音乐课?
首先,根据群体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容。其次,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做好一切准备,开始实施音乐活动。如我给孩子们上过的一首歌曲游戏《小毛巾》,是按以下步骤来完成的:
1、故事引导,借用小熊洗脸引出我们的五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建立目光对视。
2、歌曲表演(肢体律动、乐器表演)体验游戏的快乐,改善情绪。
3、教孩子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表情,促进交往。
4、学唱歌曲,认识五官名称,感应音乐里的休止,练习语词节奏的拍奏。
虽然孩子们没有马上跟我做出相应的动作,但他们的情绪至始至终保持很愉快,脸上带有微笑,注意力也能集中,能长时间在座位上上完一堂课。
四、给家长们的建议:
自闭症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建议家长在家多播放些不同类型的乐曲给孩子听,注意观察孩子喜欢哪类型的乐曲,通过这类型的乐曲引导孩子在听音乐时配合做运动,效果更佳。可以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释放内心的感觉,扩展内心的空间,接纳亲人,接纳身边的事物。为了这群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