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音乐训练孤独症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
摘要 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学生走进特教学校。根据他们的行为和学习特征,把枯燥的语言谱成音乐,让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会运用语言。以兴趣化的音乐教学激发孤独症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音乐帮助孤独症学生宣泄情绪、再现心理,切实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关键词 孤独症 音乐治疗 语言交往能力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utism children, more and more autism students are entering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ir behaviors and learning features, we can compose the boring language materials into sweet music which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use it freely. Teaching the autism students with interesting music can arous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because music can help the autism students to relieve their emotion and show their mentality, which can actual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autism musical treatment language communication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学生进入特教学校。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全面发展障碍。其特征表现为[1]: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异常的行为和兴趣。其中言语和沟通能力薄弱是他们的最大障碍。语言能力低下,使其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困难。造成智力停滞不前或落后。因此训练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其适应社会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课题。本文是我在四年来的培智教育中,积极开展多元培智,自编自选教材,创造性的从音乐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和训练,使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提高显著。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孤独症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特征:
(一)孤独症学生的行为特征[2]
1、社会交往障碍:避免与他人的对视,不会用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等体态语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态度冷谈、不理不睬、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2、语言发育障碍: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听不懂老师的指令、重复别人的话,分不清“你、我、他”。3、兴趣范围狭窄:不能集中注意力,对许多事物没有兴趣,在课堂上旁若无人,不愿参加集体游戏,对周围事件不作反应,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自娱自乐。4、行为刻板:喜欢玩一种东西,且久玩不厌,还常常一整天只重复一个动作,对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表示出极端的依恋。如“食品”、“卡通书”若拿走便出现焦虑不安或哭闹不休。
(二)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特征。在学习方面孤独症学生和一般儿童有明显的不同特征[3]:1、缺乏学习动机:孤独症学生对自己特殊的偏好有兴趣,而对一般人要去学习的事物缺乏学习动机。2、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有极高的持续的专注力:自己喜欢的东西,久玩不厌,可是对希望教他的事物却不能专心、眼睛不看,看也不持。3、;理解和表达能力不佳:自己的需要和情绪不能适当的表达让别人理解,因而引起挫折而形成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不好时就暴怒、哭叫、自虐。
三、音乐治疗对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意义
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的目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治疗[2]这样界定:“音乐治疗广泛适用于儿童、在特殊治疗或恢复心理健康方面是一种实施于病人的很有价值的方法。”而我们针对孤独症学生学习的困难。在训练时,得用音乐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在自由和关爱的氛围中,应用他的特长的学习模式来教导他,用他喜欢的东西(加强物)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利用音乐的一点特点结合一定的教学内容。稳定他人情绪,提高说话的机率,培养他们语言的运用。总之,教师根据孤独症个体的特殊情况,精心设计各类音乐活动,结合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达到心理或生理的健康。
四、利用音乐训练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利用音乐激发孤独症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根据孤独症学生有固定行为的特征,给他创造多听、多看、多练音乐的条件。歌曲可以是老师弹唱,也可以经由录音反复播放。或经常带他看电视文艺节目。刚开始,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反复的听音乐对孤独症学生来讲,听惯了之后,就成为生活必备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他对音乐会产生兴趣,并逐渐从被动过渡到主动。优美的旋律激发他去模仿学习。
(二)利用音乐作为“加强物”来强化孤独症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根据孤独症对喜欢的东西(加强物)有持续的专注力这一特征,我们把他喜欢的音乐作为“加强物”。当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听喜欢的音乐。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其情绪会稳定下来,不由自主的跟唱,性情慢慢开朗,消极情绪得以宣泄。等他情绪稳定之后,接着进行教学,适当的学习之后,音乐再次出现,这样就可以强化所学习的内容。当该听音乐时不放音乐,他就会要求听音乐,我们就利用这个“动机”来要求他学习:学习之后,马上放音乐作为“加强物”。适当的运用音乐这个“加强物”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也可使训练的模式变得有生气。
(三)利用音乐作为学习语言的媒介,帮助孤独症学生积累语言学习的材料。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的创造或配合音乐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绪感受[3]。在弱智教育中,我们用一般语调,运用传统的口语传授方法去教学生说话,他们不肯模仿学习、越学越厌,一节课也学不会说一句话。可是用他喜欢的音调来唱,他就肯模仿学习说话,而且学得快、记得牢、越唱越爱唱。因此,利用音乐优美的旋律,结合一定的教学内容,把有声语言谱成音乐、反复咏唱。就可以发挥音乐的治疗作用。如:把一些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谱上曲子进行教唱。歌词晓之以理、乐曲优美动听、学生在自由和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明白了事理、学会了语言。针对孤独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可利用音乐的重复结构,设计重复学习训练来增加重复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丰富他们的语言、歌词的内容要新鲜、实用、贴近学生生活。训练时将教学内容与歌词联系起来,师与生产生互动,使语言训练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利用音乐游戏、提高孤独症学生语言交往的能力。把学习音乐融于学生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和沉浸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之中。如教学生唱歌时,以各种游戏的方式,如打电话、传球、抢占座位等,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活动,在直接参与体验中感受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使音乐成为情绪发泄的工具。如让学生听音乐创编动作,用小乐器敲打节奏音型。让学生做“小老师”、“小指挥”等。通过音乐游戏,他们能在短时间内享受成功的快乐,成功带来自信、自信心促进语言交往情绪的发展。精心设计的音乐游戏创造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
五、实践效果
孙某,男,12岁。2005年9月进入我校培智班,与智障学生不会说话的不同之处是他重复别人的话。行为表现为情感冷漠、极端孤独、不和小朋友玩,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书”或“食品”有着极端的依赖与依恋,吃饭睡觉时都带在身边。情绪焦虑时,大声哭闹、到处乱跑。自伤行为是蹲在地上手心着地乱蹲,嘴里“啊啊”乱叫。训练后该生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为: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会说“再见”及简单交谈。能够理解常有的语言指令并执行。如“点名”喊“到”。“到台上表演节目。”可以按规则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性游戏。能正确无误的唱歌:且音调较准确,情绪不稳定和自伤现象由一天几次,到一天一次,最后逐渐完全消失。能向他人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六、结论
(一)、独症学生适于安置在培智学校。因为在交往上,弱智生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对孤独症生不会表现出远离、歧视、易形成爱的集体。在学业上,教学速度放慢,对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又伴有情绪障碍的孤独症学生极为有利。
(二)运用音乐训练孤独症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音乐康复的形式。
(三)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教师和家长树立坚定的信念,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给予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去英.关注孤独症儿童研究.现代特殊教育,2006;6:1
2.林萍.运用音乐背景训练孤独症儿童言语的研究.现代特殊教育,2006;5:42-43
3.宋维村.音乐对于孤儿症治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