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的信息刺激方法
第一、强迫与兴趣相结合。
孤独症儿童拒绝新的变化、新的事物,但某个信息一旦进入他的脑袋,某个技能被他掌握,他就会反复尝试,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所以孤独症儿童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经历一个从拒绝→接收→适应→迷恋的过程。开始第一次可能只看5分钟,甚至2分钟,但只要有了开头的2分钟,就可能有第二次的10分钟,第三次的20分钟,再坚持下去,强迫就变成自觉,就成为他每天想做的事情之一。强迫的同时,要从兴趣着手。孤独症儿童大多数有恋物的行为,不要简单地阻止他,而应因势利导,载他所迷恋的方面展开活动,从而可以在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语言、动手、配合、兴趣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在快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信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进入脑海,实现第一步目标之后,再设法把他的兴趣从一种事务向其它事物转移,达到信息的扩大、多样化,向深度、广度发展。
第二、生活中学,尽可能扩大信息量。
孤独症儿童就象外星人来到地球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不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训练的目的是要使其回归主流社会,能按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所以脱离生活去训练孤独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让他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环境,认识环境,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教,渗入生活中去。在家里,充分利用家中的资源,比如关于水,可以让其感知冷水、热水、温水,可以打开水龙头感受水流大、水流小的区别,可以让其在洗澡盆中玩水,给他搓背,放各种瓶子给他盛水,告诉他什么是泼水,什么是盛水,什么是沉,什么是浮,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什么是湿,什么是干,从厨房的锅碗瓢盆到油盐酱醋,从各种电器到家具,从衣服被褥到书刊报纸都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在户外,可以引导他看天空,看一草一木,看路灯广告,看人来车往,看不同的建筑物,不同道路。比如画画,在家用笔,出外可以用木棍画,用石头垒,用脚画,画在地上,画在手上,画在身上,画在树叶上;认字可以在看广告、车牌、商标、门牌、看书看报中学会。通过识字、绘画、听音乐、看电视、玩玩具、玩电脑、玩游戏等从声音、图像、语言、触感等方面输入大量信息,不仅让他无暇去顾及那些刻板的模式,而且使他体验到学习之乐、生活之乐。
第三、及早介入,持之以恒。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大脑发育的最关键年龄是0-7岁,对孤独症儿童来说,一般发现其症状已有2-3岁,甚至经确诊接受现实已有3-4岁,也就是说,从2-7岁是孤独症儿童训练最为关键的时期。有的家长因为不能面对现实或四处求医而错过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的家长急功近利,训练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便半途而废。我的态度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产生质的飞跃。比如教孤独症的小孩认字,开始教几十遍他都不会,突然某一天他非常清晰地读出那个字,然后进入“识字敏感期”,任何一个新的字、词、句教给他只需一至二遍就可以掌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我们的信息能进入他的脑袋,如果信息量能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那么某一天他就有可能开窍,一旦脑袋开窍,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突飞猛进。成功的秘诀是:信心+恒心+方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