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脑潜能及玩教学具开发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及玩教学具开发专业委员会 高成华 张芮菁
一、前言
0-3岁婴幼儿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住发展的关键期给予适宜地、丰富地五官刺激(即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刺激)和躯体运动(大肌肉运动)精细运动(随意运动)的早期学习经验积累,可以改善和加速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与功能,对其以后的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是今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游戏时最常用最喜欢的物品,婴幼儿通过认识玩具,可以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的作用,获得关于周围环境周围世界的初步印象并掌握自然与社会知识。
结合婴幼儿脑发育的不同时期,开发与某种功能“关键期”相适应的玩、教、学具,使玩具更圆满变化,更具有目的性,开发具有我国东方传统文化特色,开发符合我国广大城市、农村婴幼儿需要的玩、教、学具又势在必行。
二、婴幼儿脑潜能开发的生理学依据与理念
(一) 脑的解剖、功能
(二) 常见各种儿童言语发育迟缓
(三)大脑发育特点
1、大脑发育的不等速性。
2、大脑发育的可塑性。
3、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4、大脑优势半球。
5、大脑发育的功能定位及代偿。
(四)婴幼儿脑潜能开发的理念
1、为了一切孩子,将特殊需要儿童融于正常儿童之中。
2、从零岁开始,早期教育,早期干预。
3、父母先学、社区家庭、亲子家长学校。
(五)遗传、环境、经验三者关系
三、婴幼儿脑潜能开发实施方案(以0-1岁为例)
(一)婴幼儿综合素质评价(见附件)
(二)分期与脑潜能的开发
1、反射期(0-1.5个月)
大肌肉运动:
(1) 俯卧抬头。(2)尿布操,手脚运动刺激。
精细运动:
(1) 五指攥握。
视觉:瞪眼20-30厘米。前期红、白、黑颜色刺激,后期各种颜色,其中以红色、绿色为主刺激。
视觉追踪:物在何处?
听觉:60dB以上环境声、音乐声,问世篇音乐磁带,妈妈亲切、温柔的语声。
触觉:利用洗浴、换尿布时,对新生儿唇部、手、脚、前额、眼睑抚摸刺激。
味觉:出生后就能精细地分辨溶液滋味,喜欢糖水、分辨咸的、酸的、苦的。
嗅觉:认识、区别不同气味,并识母亲气味。
社会适应能力增长:父母在婴儿睡眠时,注意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在婴儿的视野内悬挂动物、人的照片,扩展其对微环境的适应。
2、抬头期(好奇探索初期)(1.5-3.5个月)
大肌肉运动:
(1) 俯卧抬头,与床面呈45°-90°
(2) 抱直头自转
(3) 仰卧翻身
各种婴幼儿脑潜能开发体操。开发红、白、黑视觉刺激系列玩具、彩色视觉刺激玩具。
精细运动:
(1) 玩弄手。
(2) 抓住胸前玩具。
(3) 抱住奶瓶。
攥握操,双手接握训练,双手共同使用原则。
视觉:给予各种刺激和玩具时应注意双眼同时使用,正面给予的原则,选择无字简易图书,从红、黑、白图书色泽鲜明、向清晰的布图书过渡。
听觉:给予声音与形态结合刺激,模仿成人的发音。聆听发音、音乐磁带。(呀呀发语篇,认知识物篇)
触觉:早期爬行、翻身练习:早期爬行翻身毯、磨牙玩具应用。
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喜怒哀乐的复杂丰富,富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方向发展,相应的图书、玩具。
3、扶坐期:3.5-5.5个月
大肌肉运动:
头颈部、腕部、腰部运动迅速发育。
(1) 扶坐竖直
(2) 独坐前倾
(3) 早期爬行
坐立爬行毯应用。
精细运动:
双手协调运动,特别是手指协调运动。简单综合操作玩具,认知拼图玩具等。
五官刺激:多种颜色、各种声音、各种形态、各种表情信号刺激,认知图书,音乐图书应用。
社会适应能力:增长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能力。愉快稳定的情绪,与大人同桌用餐,自己争取练习。
4、爬行、扶站期
大肌肉运动:
(1)爬行。应用爬行毯。
(2)俯卧→翻身→爬行→站立。脑潜能开发平衡体操。
精细运动:
(1)盒中取物。
(2)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手指模仿操,穿珠练习。
五官刺激:综合五官刺激,培养注意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应用综合感觉刺激玩具。
社会适应能力:区别自我、远近亲人、他人,早期交往,早期行为养成。
5、初语步行期:8-12个月
大肌肉运动
逐渐开始独自坐立,用手和膝支起身体爬行,独立蹲下,独立行走。通过下肢协调运动练习和攀爬钻穿,学走路、爬楼梯等练习,提高全身运动协调能力。应用脑潜能开发大运动教具,站立行走练习教具。
精细运动
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准确、学习准确拾物、放物技巧,学习盖瓶盖,搭积木等游戏。应用脑潜能开发精细运动教具。
五官刺激: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应结合运动、认知、记忆等方面综合加以练习,可选用视觉、触觉、触觉布类图书,音乐图书。
社会适应能力:开始具备与人交往的初语阶段,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期阅读开始,应用音乐图书。
#p#分页标题#e#
附件:
脑潜能开发婴儿综合素质测评参考指标
婴儿身体发育、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故在成长过程中定期进行监测可及早发现其发展趋势及有无偏异。在定期的儿童保健门诊中,进行体格生长指标和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同时询问小和精神心理发育情况,并作某些检查。如询问:何时能竖头、独坐、爬行、手抓物、两手玩等运动发育史;发音、叫人、理解命令、讲单词等语言发育情况;认识父母、陌生人,与他人同玩,自己穿衣服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好多种婴幼儿的法预测查量表用于了解小儿智能发育情况是否合乎正常发育规律,有无发育迟缓或异常障碍,以便及早发现、追查原因,进行合理的早期干预。要对发育作出评价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资料,有时还需多次随访复查才能确诊。发育检查或心理测验的结果只能反映被测者当时情况,而不能预测将来智能水平。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心理测验方法种类不少:适用于婴幼儿的有筛查测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和诊断性测验Gesell发育量表等。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DDST) 近年来尚有修订版(DDST-R),已为国际上广泛采用。我国某些省市亦已根据当地儿童发育加以标准化。用于儿保及临床工作,DDST筛查测验主要用于6岁以下小儿智能筛查,共105个项目,分布于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粗动作等4个能区,105个项目各以横条代表,逐项检测并评定及格或失败,最后评定结果为正常、可疑、异常、无法测定,不评智商,初测结果为后3项者,2—3周后应复试,可疑或异常者应进一步作诊断性测验。
应用于婴儿诊断性的测验有:(1)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它包括精神发育量表(163项)、运动量表(81项)和婴儿行为记录(24项),适用于2—30个月婴儿,顺利完成测试约需45—60分。(2)Gesell发育量表 适用于4周至3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个人社会行为)5个方面进行检查,并把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作为关键年龄(key-age),即在这些阶段显示出飞跃进展,测得结果以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表示,发育商数=(测得的发育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每次检查约需60分钟.我国已有修订常模。
我们参阅了中外有关婴幼儿早期评估和教育的资料,对照实践,深感需要一种更简捷、更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早教工具。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并发展了一套自己的测评参考指标(0-3岁,目前已经完成0-1岁),并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发展和完善起来,形成适合我国婴幼儿发展水平的标准化的测验。下表是以0-1.5个月的发展参考值。本指标内容全面,采用百分制记分,更易于向家长解释测试结果,测试过程结合父母报告加以评定。
应用于婴儿诊断性的测验有:(1)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它包括精神发育量表(163项)、运动量表(81项)和婴儿行为记录(24项),适用于2—30个月婴儿,顺利完成测试约需45—60分。(2)Gesell发育量表 适用于4周至3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个人社会行为)5个方面进行检查,并把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作为关键年龄(key-age),即在这些阶段显示出飞跃进展,测得结果以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表示,发育商数=(测得的发育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每次检查约需60分钟.我国已有修订常模。
我们参阅了中外有关婴幼儿早期评估和教育的资料,对照实践,深感需要一种更简捷、更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早教工具。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并发展了一套自己的测评参考指标(0-3岁,目前已经完成0-1岁),并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发展和完善起来,形成适合我国婴幼儿发展水平的标准化的测验。下表是以0-1.5个月的发展参考值。本指标内容全面,采用百分制记分,更易于向家长解释测试结果,测试过程结合父母报告加以评定。
脑潜能开发婴幼儿综合素质测评参考值表
指标
项目 |
类别 |
评价方法 |
参考标准 |
评价分数 | |
主要
生理
发育
情况 |
增重(kg) |
出生体重3千克左右,增重0.8千克左右 |
0.8±0.1 |
5 | |
增高(cm) |
出生身长:50cm左右,增高4厘米左右 |
4±1 |
5 | ||
头围(cm) |
男:34.3-38.5cm
女:33.9-38cm |
38±1 |
5 | ||
运动发育 |
躯体运动 |
俯卧抬头能力(大肌肉运动) |
俯卧,双臂放头两侧,在前用带声响的玩具逗引其抬头 |
自己抬头,下巴离床面2秒以上 |
10 |
精细动作 |
撰握反射能力 |
触碰新生儿手掌 |
出现撰握反射 |
12 | |
感知觉发育 |
视觉发育测试 |
对20-30厘米处的红色亮光有反应 |
能追踪亮光 |
13 | |
听觉发育测试 |
仰卧,在耳侧10厘米给60dB的声音 |
出现明显反应 |
13 | ||
触觉发育测试 |
触碰嘴唇、手掌、前额、眼睑等处, |
出现敏感反应 |
10 | ||
味觉、嗅觉发育 |
(暂无测试指标) |
|
5 | ||
言语语言 |
喉音发声测试 |
清醒时,让孩子仰卧,逗其说话 |
能发出喉音 |
10 | |
心理发展 |
自发性微笑存在 |
观察安静时的表现 |
有自发性的微笑 |
7 | |
情感与社会行为发展 |
具备初步的与成人交往的能力 |
观察与父母对视的表现 |
有积极的反应能力 |
5 |
爬行扶站期
|
主要项目 |
评价方法 |
参考标准 |
参考分数 | |
主要生理发育 |
体重(kg) |
|
9.10(7.16-11.04) |
5 | |
身高(cm) |
|
71.5(66.5-76.5) |
5 | ||
牙齿(颗) |
|
2~4 |
6 | ||
运动
系统
能力 |
躯体运动 (大肌肉运动) |
独坐能力 |
婴儿独自坐立在平面床或地毯上,提供能吸引其玩耍的玩具 |
能独自坐立10分钟以上 |
4 |
扶站能力 |
妈妈拉婴儿双手腕部,稍前倾 |
站立时间10秒钟以上,有迈步意向 |
4 | ||
爬行能力 |
在爬行毯上面前方,放置婴儿喜爱的玩具,诱导婴儿爬行 |
以手腹为支点,向前爬行三步 |
4 | ||
仰卧起坐 |
仰卧,用玩具逗引其坐起,再躺下 |
能从仰卧转向侧卧再坐起,并能再次转向仰卧 |
4 | ||
随意运动 (精细动作) |
手指协调 |
提供婴儿8字形玩具一个,放其身边 |
取拿时手指配合、协调的能力较好 |
5 | |
手指弯曲 |
提供给婴儿浅纸盒,盛豌豆粒大小的玩具数个,诱导他向外拿 |
能用拇指、食指捏取 |
5 | ||
手定位能 |
提供给婴儿大号敲打教具,模拟,诱导婴儿模仿 |
能准确敲打定位的目标即可 |
4 | ||
感知
系统
能力 |
指认五官 |
让宝宝指“鼻子、眼睛、嘴”等在哪里 |
三对即可 |
6 | |
短时记忆 |
将婴儿喜欢的娃娃玩具用布盖上,问“娃娃呢” |
婴儿迅速拉开布 |
6 | ||
模仿能力 |
做两木块玩具对碰动作,鼓励诱导婴儿模仿 |
婴儿迅速模仿成功 |
7 | ||
言语语言能力 |
运动言语 |
家长配合,发音"爸爸""妈妈""哇哇""达达",诱导婴儿发音 |
婴儿可完成靠近的音 |
10 | |
心理社会适应 |
体会别离 |
妈妈告诉宝宝要离开并马上走开 |
有不高兴情绪 |
5 | |
探索能力 |
对各种未见过的玩具有好奇心 |
表现出适当的好奇 |
5 | ||
区分情绪 |
成人的不同心情如喜怒哀乐等 |
婴儿也有相应的表现 |
5 | ||
察言观色 |
大人在宝宝面前干活并与宝宝说话 |
有注视、倾听表现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