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文摘

关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及教养他们的通用原则

作者:奔奔妈妈 更新时间:2009-09-17 点击数: 百度一下

由奔奔妈妈整理编写

  关于自闭症,至今仍然是难解之迹,这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可以发生于任何阶层及任何家庭,目前自闭症的发病率有“万分之二”的统计,更有让人侧目的“千分之六”,也就是说166名儿童中,将可能有一名自闭症谱系疾病患者,其中智力正常及接近正常的自闭症儿童被称定义为高功能自闭症,多动症作为注意力障碍也被归为自闭症谱系疾病。

  很多人说,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伟大人物,都曾经是自闭症患者,在自闭的状态中,他们更易于专注,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像很多被贴上自闭症标签孩子的家长一样,我们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心智健康,被众多友谊包围,能够爱并能享受爱的普通人。更何况,那些凤毛麒角的故事对于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绝不可能成为家长们聊以自慰的借口。

  我的孩子,就是一个被贴上轻度高功能自闭症标签的孩子,即使医生强调轻度和高功能这两个概念,并且认为干预得当,孩子完全会有光明的未来,这个标签的到来,仍然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太多的泪水和疑惑,但同时也带来更多源自于爱的坚强。我的孩子,不但拥有天使般的容颜,也拥有最纯粹的心灵,值得庆幸的是,他生来就是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小孩,还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从他接受干预以来,尽管时有起伏,但仅凭一个五岁不到的孩子,能够尽量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完成艰苦的训练来看,作为母亲,我认为他做的很好,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为他骄傲。

  尽管我和家信心与日俱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属于矫正他身上不良行为的黄金时间越来越有限,而并不专业的我们还正在摸索着一条并不明确的路线,在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献,在无数前辈的无私发表的经验之后,我编写这份资料,谨献给各位无私的爱着奔奔和奔奔爱着的人们!

理解自闭症儿童

  有人这样说过:“自闭症儿童是活在他们的世界中,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是以他们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回想奔奔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回溯到他特别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行为。相对于在正常轨道的孩子,奔奔执拗、有惰性、不爱学习,难于沟通,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他的教育都相对困难。然而,同时我们又惊异的发现,对于有兴趣的事情,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又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注意力和探索精神,自学成长的案例不胜枚举,一些孩子甚至拥有一些让成人瞠目结舌的特异功能。于是,这些孩子时而是撒旦,时而又是天使,而作为关注他的人,我们都是情感动物,我们完全不能置身于事外。于是在心急如焚之下,我们无法不被激怒,我们又无法不去纠正他。特别是大个子的奔奔,一岁个头像两岁,三岁像五岁,五岁已经俨然像一个小学生了,我们常常不自觉的提高了对他的要求。社会的眼光则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当孩子在公共场合有了一些不恰当的举动时(如抢了小朋友的棒棒糖,一个没有力度但看上去吓人的推搡),其它人的指责和异样的目光伤害的不仅仅是家长,也同样伤害着孩子们。我们无法百分之百做到科学、中立,但让我生气和绝望的时候,试着给自己三秒钟的平静,对,我们之所以付出这么多努力,正是因为孩子需要帮助,如果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也不成为问题了。深呼吸,好了,小家伙,我要继续和你斗争呢,看你这个小调皮,让我想想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来对付你!#p#分页标题#e#

好行为,坏行为?!

  自闭症儿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行为问题,对行为进行干预,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矫正是一套有系统的学习原则,旨在矫正或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主要的信念是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即时后果所影响。所以家长和教师将一种行为的后果加以控制,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大致来说,我们可以用奖励作为[愉快的]后果去鼓励良好的行为,而用惩罚作为[不愉快的]后果去减除不良行为。

  原则一:假如一项行为带来一种鼓励性的后果,一个人会重覆那项行为。

  如奔奔能认真注视家长会老师的眼睛或倾听我们的话语,我们立刻报以微笑或语言鼓励。能够加强他这种行为。

  行动:

  ——留意良好行为。当人表现良好行为时,应给以注意及表扬,而且给予奖励。

  ——假如他所学是一种新行为,应增加奖励密度,然后在后期逐渐减少奖励。

  ——应告诉他,你喜欢他的行为表现,并表扬他。

  ——应停下你的工作,用数分钟与他作友善倾谈或陪伴他工作。

  ——你留意和鼓励他良好行为有多少,你会见到的良好行为便会有多少。

  原则二:若一项行为未有带来任何后果,不论[愉快的]或[不愉快的],他都不会重复该项行为。

  如奔奔有时候会用一些小暴力来对待亲人,如果家长们“以牙还牙”,情况可能变的更加糟糕,我们需要做的是告诉他不可以的同时,坚持原则,不加理会。

  行动:假如他尖叫,拍打或脚踢,你应该告诉他你不会看这种行为。

  ——然后离开他,自己走出房间或带他去另一间房间。

  ——在他未停止粗暴行为之前,毋须与他作任何理论或给予注视。

  ——假如他的粗暴行为是以令他或其他事物受损伤,你或许需要约束他的身体。

  ——无论他要得的是什么,都不应给他,也不要给他任何代替物,若你作出让步(你正在教他不良行为),那粗暴脾气再次出现,并会比前更糟。

  ——假若你对一项不良行为不予以理会,起初该行为可能会变得更差,但若你能持之以恒,该不良行为便会减少。

  注意;切勿让步。

  原则三:如果一项行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他便会设法避免重复该行为。

  如果奔奔出现欺侮小朋友等危险动作,必须立刻制止并加以惩罚。

  行为:

  ——惩罚必须于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施行。

  ——无论何时出现不良行为,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必须维持一致的惩罚方法。

  ——应该只用坚决的语调作出口头惩罚,而毋须大声喝叱。

  ——必须简单地向他说出他那致受罚的行为。

  ——暂时剥夺他的权利(例如不得外出,不准看电视等)。

  ——无论是否打算惩罚,都不应采取恐哧态度。

  ——教导他良好行为,并因此而奖励他,这样便会减少不良行为。若果他进行建设性的工作,他便不会有太多时间去作不良行为。

  注意:体罚会带来攻击性或退缩性行为,在考虑采用惩罚性方法之前,必须先试行鼓励性方法。

  原则四:如果一项行为有时带来愉快后果,有时没有任何后果,他会继续重复该项行为。

  如奔奔存在喜欢看往复线条的问题,有时家长给予关注,有时没有,他会感到混乱,我们需要做的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行动:

  ——必须订立清楚规则,使之成为习惯,并要他去遵守,别让他去坏规则或改变习惯。

  ——无论如何,对哭声,尖叫或脾气都不加以理会或作出让步。

  ——不要改变主意,如果他知道你一旦说[不]后便不再改主意,他会放弃设法去改变你。

  注意:必须坚决(但须温和)及维持一致性。

  原则五:假若他频密或经常地进行一种行为,就算该后果不很明显,也必带来[愉快]后果的,不给予相应的配合。

  例:如奔奔喜欢在自已家的车和公交车上脱鞋子,家人每次会帮他穿好,于是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我们需要做的尝试让他没有办法下车。

  有时,某一种被认为是惩罚的方法,能会成为鼓励某些不良行为的加强作用。诸如喝叱、责骂反应都是,因为在进行时,他已经得到他要的注意力。

  行动:

  ——观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之客观环境和人物。

  ——然后,再观察不良行为发生后之情况。

  ——必须有系统地改变各种客观环境及其后果以改正该不良行为。一些行为或动作,若果本身带来[愉快]后果的,例如自我刺激或自我伤害等行为,假如我不加以理会,这些行为便会持续,相反,有必要防止其发生,使他不能从中感到[愉快的]效果。

  ——约束他的身体活动,拿紧他双手或阻止他有这些行为或动作。若你阻止一项行为,必须给机会予另一种行为作代替,并给予鼓励以加强之。

  ——某些人需要较长时间去学习事物,切勿急于转换不同的训练手法。

  原则六:将一件[较喜欢]行为作为条件去引发一件[不大喜欢]行为的出现时,便会增加该[不大喜欢]行为的出现。

  如奔奔不喜欢做趴地推球,但喜欢吹泡泡,我们可以用吹泡泡来奖励奔奔完成了一定量的趴地推球。

  行动:

  ——一个难于控制的儿童喜欢四处跑跳,可以要求他先安静坐下(不大喜欢),然后视乎他的表现才容许他四处跑跳。

  ——必须使[较多机会发生的事物或行为]具吸引力,例如特式小食,额外娱乐时间,用耳筒听音乐等。

  注意:睡眠和正餐是人的基本需要,若以此作为藉以作为惩罚乃不道德的。

  下面是行为矫治的几项基本方法:

  一、加强法:就是将患儿喜爱的一类或是一些物品,让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不同角度的接触与了解,使其对该类物品全面或比较了解,从而失去“兴趣”,以减少或避免刻板行为的发生。

  二、自我暗示法:就是运用患儿的肢体的感觉来暗示,该行为的错误与不正确,从而减少患儿行为的减少。如患儿打人时,我们可以用患儿打人的手同样或是较重地打他自己,通过他的痛觉告诫该儿童,此项行为是错误。

  三、负刺激法(替代法):就是患儿在发生行为时,采取用另一样东西或事情来纠正他,或是减少其发生次数等。如患儿啃食异物时,我们可以用糖果来代替异物。

  四、忽略法:就是对患儿行为“视而不见”,忽略其行为的存在,即给患儿造成没人注意他的现象,这是现在比较通用的方法。#p#分页标题#e#

从兴趣入手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奔奔遇到有兴趣的事情时,常常显的是那么的专注和执着,从他的兴趣扩展开来进行教育训练,将是我们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兴趣点

扩展教学内容

水(游泳、雨水积水、鱼缸里的水、洗澡、自己打开水龙头放水、小池糖里的水、往水里扔石子)

冷热、浮力、水里的生物、水的功能、江河湖海

火

口腔训练、烫、燃烧、光线变化、火的功能

小金鱼、小鱼

鱼和水的关系

小狗、小猫、小白兔

爱护小动物、小动物的生理常识

大象、熊猫

动物园、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

奔跑

安全意识、停和跑的概念

骑自行车、小滑车

挖掘方向和速度、超越障碍

轮滑

控制平衡和速度

玩滑滑梯

礼让、排队、爱护小朋友、保护自己

踢球

球传给指定的人、踢球的规则

游泳

安全、综合协调、体能

躲猫猫

游戏规则

胳肢痒痒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玩面粉

触觉、面粉与面食的关系、捏制不同的形状

橡皮泥

压制、捏制不同的形状、颜色

出门

准备包、换鞋、去哪里,如何去

去爷爷奶奶家

姐妹们集体游戏,爱护妹妹

太爷爷太奶奶家

有花草的阳台、奔奔的相片

太姥姥太姥爷家

扑克牌,门的安全使用

声音清脆简单的旋律、拨动吉它琴弦的声音

如何配合节奏、演奏的乐器

舒缓电视剧主题曲

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

电子琴开最大音量叮叮咚咚

减小音量、考虑他人感受、琴键、音色、节奏、认识简谱

熟悉的图书和画报中部分使他着迷的单页

细节特征,颜色、图片表达的故事,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有什么物品?

在广告牌和招牌上学汉字、英文书上的字母

中国、江西、南昌、银行、医院、学校、幼儿园……

了解文字代表的含义

各种标志上的数字(电梯、门牌号、广告)

数字的大小、排序,以及对应的多少及高度的关系

感兴趣的食物

超市购物规则、现金交易

巧虎

唱游

喜羊羊

回忆及复述故事情节

加入收藏
Tag: 高功能 原则 儿童
上一篇:如何改变上课模式以令自闭症儿童更集中?
下一篇:注意力集中训练实战指南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孤独症影响孩子成长 谁为他们点亮希望的灯
  • 如何教给自闭症儿童以中枢行为:训练手册(2)
  • 一些儿童孤独症症状和基因有关
  • 在学的孩子们的训练强度急待加强
  • “零距离”接触:我拿什么唤醒你孤独症孩子
  • 无人送伞 气得小女生六亲不认?
  • 自闭症儿童训练的五大原则
  • 结构教学法实践中的个案分析2
  • 为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 孤独症学生辅导手册~一、 前言(强烈推荐)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