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自闭症)患儿个案分析
孤独症患儿个案分析
姓名:壮壮 性别:男 年龄:4岁9个月 2009年3月入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一.训练初期用PEP训练测评,得出如下评价:
1.运动能力方面:
大运动能力、模仿能力一般。但由于注意力差、多动,大运动方面缺乏同龄儿童应该掌握的技巧。精细动作不好,主要与其注意力不集中有关,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些复杂性、技巧性的精细动作,如:穿珠、涂色、点连线等。
2.行为方面:
自我刺激行为较多,喜欢看旋转的物品,喜欢快速的翻书。站立或坐下都无法保持身体的安静于平衡,会扭来扭去,多动。
3.认知方面:
只认识常见物品、形状、颜色。对动作、人物、属性和特征等认知不佳。
4.语言方面:
语言理解能力有一部分,能听懂指令,但配合不佳。说话声音含糊不清,发音较小,且句子表达不完整,人称代词使用混乱,被动应答式语言较多,没有社会性语言。
5.生活自理方面:
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上厕所会主动表达,衣服可以自己穿脱。
二.针对入学的评估情况,对其制定的训练方案如下
须遵守的总原则:
1.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一)训练目标
提高注意力,增强模仿能力,减轻多动。改善不良行为,气息练习,进行语言刺激,增加主动性语言,提升理解与接受能力,培养简单得生活自理能力。
(二)训练的策略方法
以ABA训练模式为基础,采取视、听、动三方面结合的策略。充分运用正强化、负强化等方法。
(三)训练方式
每天2小时的个训课训练(上午1小时,下午1小时),3小时的集体授课教学,剩余时间做感觉统合的训练以及家庭训练。
(四)训练内容
1.大运动训练:
(1)蹲走5分钟/次
(2)滑板、滑梯 10个/次
(3)大笼球 各体位平衡游戏
(4)蹦床 100个/次
(5)仰卧起坐 20个/次
(6)平衡脚踏车 10个来回/次
(7)四分之一圈 10圈/次
(8)抛接球 50个/次
(9)秋千 5分钟/次
重点强化其注意力、平衡感,刺激触压等感觉。提高自控能力、反应能力,增强视觉、听觉、动作各方面协调配合能力、消耗体力,减轻多动。
2.精细动作训练:
(1)穿珠(2)实物配对(3)仿插积木(4)剪纸(5)点连线(6)使用勺子(7)玩多米诺骨牌(8)玩走迷宫游戏(9)玩找不同的游戏(10)玩纠错游戏等
重点训练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强注意力长度及广度,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提高视觉模仿能力,加强认知学习能力
3.认知能力训练:
(1)理解是非观念(2)识别亲人照片(3)识别常见动作(4)识别场所名称(5)识别属性关系(6)识别表情(7)识别季节等
4.行为训练:
采用ABA中正负强化交替使用的方法,鼓励其坐立和站立时的姿态保持规范,一段时间未出现不佳行为时给予较大的正强化,当表现不好时适当给予批评,以正强化为主,支持其正性行为,选用替代物品转移他对旋转物品自我刺激行为的注意力。
5.语言训练:
针对其会发音但含糊不清的特点,要求语素减低,吐字清晰,并把句子讲完整,
鼓励其大声讲话,加强人称代词的使用训练。带他和2~3名普通儿童一起游戏,让普通孩子带领他玩游戏,引导他多问多答,加强社会性语言的训练。
三.训练过程:
对于孩子的训练,是一项特别复杂的活动。这其中所经历的几上几下的波折,相信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这个其中滋味,现简单地叙述一下过程梗概:
2008年3月,壮壮来到我们机构接受训练。他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特别讨人喜欢。
他刚开始上课时总是好动,注意力也很不集中。此时主要工作是吸引他的注意力,此时能够参与与配合老师上课。引导他看老师,并强化他的行为。用他喜欢的玩具做强化物(汽车和书等),收效很大。大概2周的时间,他就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上课了。我们利用其好动的特点,允许他上课时可以有些活动,比如站起来模仿老师的动作等等,这样一来,他就比较容易接受上课了。6月的时候,随着模仿和听指令等能力的提高,他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能听懂并能完成一些较难的指令,但理解与识别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此时,孩子的语言正处在上升阶段,因此我们坚持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并把语言和认知结合起来教学。他语速有时还是很快,而且不够完整。我们建议家长平时和孩子说话时,语速放慢一些、清晰一些。到了8月,孩子主动语言的意识有了提高,基本的需求不要提示就能将出来。
这个阶段,孩子说出来就要给与鼓励。以此让孩子明白,他说出来的要求,原来可以被满足,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语言所带来的快乐。当然,再次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孩子并且要善于引导,促进孩子的主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