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
一、标准化的感觉统合训练
爱尔丝博士是一位研究运动治疗的心理学家。她在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后,设计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和开发了众多的训练器材,以改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治疗问题儿童采用的方法,而且成为促使正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实际上,感觉统合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概念。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由最简单的感觉开始的,例如,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程度,从而形成对物体的具体概念;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正如前面所讲过的,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家长要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需要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
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促使孩子在感觉运动的中产生自主的适应过程,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大脑各区域分级地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各脑区神经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间通路的形成。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
爱尔丝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感觉的输入,特别强调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当不同的感受系统同时受到有规律的刺激,中枢会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相应的运动中枢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安排肌肉活动和运动,同时运动中枢还预先通知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调节肌肉关节的运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一节中提到的“运动计划”作用,它需要孩子的全身心的积极运作。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方式使儿童乐意参加,促使他们在游戏形式的活动中,愉快、自然地发生身心的适应。
可见,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更复杂的身心任务进行挑战。
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一项全身心的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的形式,令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3~7岁儿童活动的主导形式是游戏,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以游戏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训练,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能促使儿童坚持活动。游戏并能调动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协调、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但是单是随意游戏并不能达到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问题,不能促发大脑的各种感觉充分有效#p#分页标题#e#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还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或治疗师针对儿童的个别、特殊性发展状况设计的。各年龄段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各具鲜明特征,即使同年龄儿童发展也会不平衡,具有他独特的特点。特别是那些有着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更有其各自的特殊性。
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各个儿童自身的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和设计特定环境项目,让孩子于特定的环境交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科学、系统的、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
2、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要发挥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切实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必须遵循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让儿童体验到游戏、玩乐,而不是被动的训练
儿童的任何学习都必须以自动自发为原则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切实了解孩子在感觉统合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间的反应及协调能力能够顺利发展。训练中应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玩乐,只有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感到快乐,孩子才会更愿意参与活动,才会将训练进行下去,训练的目的才能达到。但游戏并不是让孩子自由玩耍,而是有计划的指导,但又不是刻意要求孩子作那些无法作到的动作或技巧。设计的游戏活动若让孩子感到挫折、害怕或痛苦,孩子则会拒绝训练,甚至产生自卑感。因此游戏设计在感觉体系上相关,而且孩子容易或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到、又愿意去做的动作,以培养出身体活动的基础能力。孩子能自发自动、全力去做,对于发展其原本不足的感觉统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感觉统合指导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想去做的兴趣。这可从环境设施和指导者素质两个方面考虑。环境设施如游戏场所的布置要丰富多彩、活泼有趣,而且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使孩子乐于参加。玩具色彩鲜艳,生动形象,能激发起孩子的玩的兴趣。而指导者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懂得孩子的心理,能因势利导,更重要的应具有诚挚的爱心和耐心,能引导孩子对训练产生兴趣,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进行有效的组织,诱导孩子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孩子对未曾有过的感觉常有非常好奇的探索欲望,这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应予以珍惜并有系统地促进,千万不要打击他们探索的信心。对那些无论他怎么努力也难以完成的活动,孩子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所以如果孩子一时难以做到,父母更应细致、耐心地引导,制定由简单到复杂、由1、2个感官到多个感官的训练计划。
例如,在指导孩子练习接抛小皮球时,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父母把皮球递到孩子的手中,孩子把球接住;孩子把球扔到地上,父母去捡;父母逐渐增加递球的距离;让孩子把球递到父母手中。孩子在一直能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的就能协调大脑和身体完成复杂的接抛球运动。然后,家长还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如接抛不同形状、大小、质地的皮球,同时接抛两个球,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接抛球等等。用一系列由计划的游戏,让孩子的手眼协调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地取得小的成功,引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地调整游戏的难度或者使用鼓励的话语——“你能行”、“试试看”来有效地化解。通过指导和训#p#分页标题#e#练活动,孩子的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会逐步成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日益顺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进。孩子逐步认知自己能力的成长,对自己会越来越有自信心。随着信心的增强,孩子的情绪安定,性格也显得较完整,相应的人际关系发展日益健全,这又促使了孩子的信心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孩子的大脑潜能才能不断得以挖掘,就像孩子的身高潜力在良好的营养和运动的推动下得以逐步发挥。
(3)以儿童为主,尊重儿童对活动的选择
每个儿童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训练中可能有的孩子对安排的活动兴趣不大,而对这之外的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兴趣,那么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进行训练,而应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活动过度到规定活动,或自选活动与规定活动穿插进行,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坚持训练的兴趣。
(4)训练内容因人而异
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感统失调严重程度不一样,失调的类型不同,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编排,设计的活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失调的特点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婴幼儿阶段,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最为重要,特别是触觉和前庭运动应让孩子在一天当中有多样的体验。有的孩子触觉特别敏感,有的又特别迟钝,在安排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感觉特点进行“课程”安排。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参与。
在婴幼儿阶段,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等各种感觉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特别是触觉和前庭觉,应该让孩子在一天当中有多样的感觉体验。在一定阶段内,即要使肌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身体的各项素质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各个项目全面开展,交替进行;又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防止单调,注重全面性。这样才能使感知觉的各项功能得到改善,促进婴幼儿各感官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表
临床指标 显著改善例数(%) 改善例数(%) 无效例数(%)
运动协调 34(42.5) 28(35.0) 18(22.5)
情绪稳定 17(43.6) 13(33.3) 9(23.1)
完成作业 22(26.2) 29(34.5) 33(39.3)
注意集中 20(22.0) 24(26.4) 47(51.6)
学习成绩 24(21.4) 30(26.8) 58(51.8)
感觉统合训练在临床应用的年龄范围是4~12岁的儿童。尤其是4-6岁的幼儿园阶段。每次训练约1个半小时,国外报道该训练持续时间至少半年,目前国内主要在#p#分页标题#e#学龄前及小学儿童中应用该项训练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运动能力差、学习不良、胆小害羞及进攻性行为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
3、常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简介
滑梯 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插棍 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跳跳床 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 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 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 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袋鼠跳 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独脚椅 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身体保持平衡。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四角晃动平衡板 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晃动平衡木 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趴地推球 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然后推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阳光隧道 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触觉球 球面有特殊设计软质颗粒,并含有香味,游戏中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二、感觉统合的家庭补偿活动
1.家庭配合的重要性。
2.如何上好家长培训课。
3.有哪些适宜在家庭开展的亲子游戏。
#p#分页标题#e#三、感觉统合训练的科研活动
1.感觉教育与幼儿园素质教育发展纲要的吻合。
2.感觉统合的团体训练活动:体育-音乐-统合三结合;家园智能运动会。
3.认知策略培训与感觉统合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