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闭症的研究方法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改变和变更;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办日间训练和教育机构,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有关知识,是目前孤独症教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
一、结构化教育
结构化教育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一套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地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所谓的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课程可以在有关机构开展,也可在家庭中开展。
二、应用行为分析
从1993年起,应用行为分析(ABA)再次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这同凯瑟琳·莫莱斯(Catherine Maurice)的著作——《让我倾听你的声音》一书的出版有关,此书记述了她对两个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象许多专业人士和父母一样,莫莱斯女士一开始对行为干预不甚了了。她曾认为行为干预太消极、太僵化。此外,她也曾认为,行为干预效果有限,会使儿童产生机械的行为方式。但其经验证明远非如此。她发现能十分灵活地积极运用行为干预。更为重要的是,行为干预极为有效。
莫莱斯女士的故事,给受专业人士的误导的、认为自闭症患儿将一直受到其障碍严重影响的家长带来了希望。有了希望和方向,全世界的家长就开始开设密集行为课程。家长也开始要求学校和政府部门对孩子采用应用行为分析。
虽然应用行为分析十分流行是最近的事,但它并非新程序。批评行为干预的人士经常辩解说,行为干预只是种“试验性”程序,证明其有效性的经验证据很少。只有洛瓦斯(1987)和麦克伊钦、斯密斯和洛瓦斯(1993)这两个研究被援引,显示对自闭症患儿实施行为干预是有效的。实际上,应用行为分析是以五十年多年来对各种行为障碍和发展障碍患者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从六十年代早期以来,大量研究证实了对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少年和成人实施行为干预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应用行为分析能有效地减少自闭症患者常见的自我伤害、发脾气、不服从和自我刺激等破坏性行为。研究还表明,应用行为分析在教授复杂的沟通、社交技能、游戏技能和自立技能方面是有效的。洛瓦斯及其同事(1973)发表了一个综合性研究,表明应用行为分析有效地治疗了多个儿童的多种行为。
三、密集行为干预
自闭症是正常发展过程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在生命的头两年。它导致语言、游戏、认知、社交和适应等功能受损,导致孩子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同伴。其原因尚未明了,但有证据表明,原因在生理方面,如脑的某些部位神经异常。
自闭症患儿不会象其他正常儿童那样学习。他们似乎不能理解简单的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并因感觉输入而感到困惑,并在不同程度上游离于周围的人和世界。他们醉心于某些妨碍其游戏发展的活动和事物。对其他孩子没什么兴趣,也不倾向于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
尽管学习过程遭到破坏,但行为科学家根据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发展了教育自闭症患儿的有效方法。伊瓦·洛瓦斯(Ivar Lovaas)博士和他的助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过三十年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机能。1987年和1993年发表的两个追踪研究表明,19个接受密集行为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成功完成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商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能上,无法同其同伴区分开来。即便是那些没有获得最佳结果的孩子,也在语言、社交、自立和游戏技能方面也有重大收获,除了两个以外,其他孩子都发展出了功能性语言。
在这一研究中,开始治疗时孩子都在三岁以下。他们平均每周接受40个小时的个别治疗,这些治疗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实施的,研究生和心理学家进行指导。治疗时间平均持续了两年或两年以上。
四、感觉统合和训练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综合起来说,感觉统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功能。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
(1)容易分心;
(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
(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动作笨拙,粗心;
(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注意转移困难;
(10)言语、语言发展迟缓;
(11)学习成绩不良;
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
五、游戏与文化介入
游戏与文化介入PCI(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游戏就是通过游戏介入与我们的孩子搭起一座桥。文化是要传递一些讯息,是大家的一种共同的想法、看法、观点和文化的习俗。文化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是我们自觉遵守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活泼好动的、愉悦身心的家庭文化氛围来带动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善于思考,不断的调整我们的思路、方向、办法,以适应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训练自己,改变自己。我#p#分页标题#e#们要不断的看书,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就跟文化学习一样,只有不停的学习,才会融会贯通,将训练融入到生活当中。因为我们的训练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的进行着的,不能将生活与训练分开。在以后的游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生活当中的即兴训练。我们知道,自闭症孩子缺乏关注的能力,我们要激发孩子关注的能力,让他能模仿别人,自发的学习。可是有些时候,在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且津津有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要学会模仿,即通过模仿孩子让他来模仿我们,让他做自发性的模仿。以达到我们相互了解、沟通的目的。年龄大的、高功能的、口语好的不适合模仿。年龄小的、低功能的、口语不好的适合用模仿来与成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