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在培智学校的实践研究
目前,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培智学校学习。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多数培智学校教师只是把他们视同智力障碍儿童对待,用同样的课程、同样的班级设置、同样的指令对他们进行教学;对于他们不同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思维以及其它特点,考虑甚少。培智学校的课程如何针对自闭症儿童特点进行课程评估?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方法手段、评估标准如何制订?这些问题成为培智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教育评估的意义
自闭症儿童因其障碍程度不同,其表现状况多种多样,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评估是了解自闭症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这可以为制订教育训练计划打基础,也能为训练目标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依据。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确定儿童的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判断教育效果。通过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可以初步了解自闭症儿童现有的注意力情况、语言能力、理解水平、认知水平等,通过量表或问卷的正式评估,能发现自闭症儿童最大的障碍和困难,以及家长的困难所在;评估后,评估结果可为儿童制定合适的目标及训练方案提供依据,而且多次的连续的评估结果,可用于比较儿童的教育效果,此外评估结果作为档案资料的一部分,有助于每个相关人员了解儿童的情况及训练目标。
2教育评估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克氏行为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核表》、《法国IBSE量表》、《孤独症检查量表》等属于诊断性量表,多应用于医院,是医生判断儿童是否为自闭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日本常用的《孤独症儿童行为评量表》以及美国编制的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简称PEP量表),是一种新型的发展量表,适用于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的个别化评估和康复治疗_2]。这两种量表属于发展性量表,在我国的一些医院中也有使用。
以上两类量表存在如下问题:
(1)大部分量表属于诊断型量表,无法针对自闭症儿童特点及需求进行教育评估;
(2)关注自闭症儿童行为目标的评估,但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估重视不够;
(3)对自闭症儿童的评估情境脱离真实生活,大多在医院进行,而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就是对环境的不适应或是不配合;
(4)短时间的评估不能客观反映出自闭症儿童的实际能力;
(5)评估多是由医生决定结果,儿童及家长参与的较少,不能体现儿童的实际需求;
(6)评估诊断机构与教育训练机构之间缺乏沟通,诊断评估结果与教育教学严重脱节,导致评估结果缺乏指导作用;
(7)评估不适合学校教育模式,可操作性不强。
如何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为特教工作者以及家长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制定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计划及训练目标?我们学校经过近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培智学校应用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
3实践应用
3.1教育评估内容
我校自2003年开始研究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评估。我们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写的系统康复训练内容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学校内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化、追踪式的探索研究。实验初期主要从儿童的情绪、注意力、大运动、语言、行为方面进行探索;而后开始研究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感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以及教育策略、方法。实践证明,从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大领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教育训练内容为教育评估的标准提供了素材(见表1)。
我们参照了王成金和李坤崇的研究结果,对六大评估领域的具体目标进行了细分,每一评估领域分别包含若干个二级评估项目和三级评估项目。比如,在运动领域,我们设立的一个二级评估项目为:蹲和跳跃。在“蹲和跳跃”下设立的一个三级评估项目为:能蹲下拣地上的东西,能蹲着玩一会,能从台阶上跳下,能向前双脚跳等。每个三级评估项目,均按照“0、1、2、3、4”五个等级进行评定。“0”代表儿童完全需要别人照顾,或者给予儿童完全的动作协助也感到很困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1”代表大部分需要协助,或者儿童需要直接的动作协助;“3”代表部分需要他人照顾,偶尔需要动作协助;“4”代表偶尔需要照顾;“5”完全不需要他人照顾和提示,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所有三级评估项目的分数相加,可以得出某个二级评估项目的分数,最后汇总成一个领域的总体得分,这样就能清晰地了解儿童在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水平如何。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形成了《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评估表》。该量表可用于评估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教育需要,还适用于中重度发育迟缓儿童能力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的评估。
3.2评估方法
观察法:教师在常规的班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为评估法:侧重于评估儿童的可观察行为,以及此行为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
档案评估法:将学生不同时期的成果挑选出来,了解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量表评估:根据《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评估表》,我校还开发了一套软件系统。这套系统以彩色饼图和条形图的形式,将儿童的评估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其中,彩色饼图用于判断学生六大领域的发展情况;条形图则用于呈现儿童在六个领域中某项能力的具体表现水平,区别不同的评估时间,以比较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
3.3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的流程
3.3.1填写资料
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填写儿童基本资料,包括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儿童身体发育情况等。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包括儿童的语言情况、注意力、行为现状、情绪、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运动操作水平,以及自理能力等。
3.3.2观察儿童
在与儿童互动以及和家长交谈中,了解儿童在各种场合的各种表现,从生活中的观察到小组活动、上课、一对一个别训练时的观察,以便了解更多资料。观察内容为三方面:
一是影响儿童正常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注意力、语言、情绪、适应能力、个性等问题。
二是儿童的兴趣是什么,包括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喜欢什么人,跟谁最亲近等。 三是什么方法可以让儿童完成规定的活动,寻找对儿童起效的强化物。
3.3.3利用量表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根据评估项目进行评估,按照五级评价标准
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输入计算机软件,以饼图和条形图的形式在图表上表现出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图表的顺序如下:先分析六大领域饼图,评量等级距离圆心越近说明儿童该领域能力发展越迟缓,越接近外圆即说明该领域能力发展越接近普通儿童水平(见图1);再分析具体项目的条形图,比较各个项目间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从而初步确定个别化训练计划的长期发展目标。评估的循环周期为每半年进行一次,每一次评估,此系统都会生成不同的颜色,显示出儿童的教育训练情况,使得老师或家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儿童的发展状况。
3.3.4制订计划 根据综合分析结果,从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六个方面制订训练计划及目标。如果儿童程度较重,则先从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和语言训练为出发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主要内容有:儿童现状描述、训练目的、训练方法、家庭支持、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计划人员、计划时间、计划实施者和家长签字。
一份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促进教师有效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使教育训练活动不散漫无章,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有利于儿童能力的提高,真正地体现了个别化的差异。
3.3.5统整课程#p#分页标题#e#,实施计划 经过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个案研讨后,教师需将全班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进行统整,制定相应的单元主题,并进行单元目标的分析,统整课程。
教师根据统整后的单元目标编排适合儿童的课程,确定上课的时间、地点、形式及内容,包括教师的安排等;其目的是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长、短期目标,使儿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同时教师需制定训练时间表、个训时间安排、设计教学活动,做儿童的训练记录。
3.3.6评估反馈
每次评估结束后,我们还需对评估过程进行“评估”,以改进未来工作。评估反馈共分四部分:儿童训练后的反应、效果,家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4案例介绍
以上是我校每次评估必经的六个步骤。学校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评估,可以连续地追踪儿童的发展情况,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朱某,男,2000年7月25日出生,典型的自闭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方面协调性差,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会说简单的单字、叠词,情绪急躁,耐性差,得不到满足或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其意图时会焦虑、哭闹,对于固定事物的改变不能适应时哭闹,发脾气甚至乱扔东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基本上由家长照顾。
下文将重点介绍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图1中,深色区域为学生朱某开始训练前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个领域方面的真实能力表现,浅色区域为训练半年后学生朱某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老师或家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儿童的发展状况:学生朱某的运动能力进步最大,其次是感知、语言交往和生活自理,进步最不明显的是社会适应能力。
条形图反映的是儿童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等六方面的具体能力表现,以学生朱某在运动领域的具体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如下(见图2):浅色和深色分别代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能力评估时间。分析两次评估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学生朱某在运动领域控制头部、翻身、爬、站、走、上下楼梯、跑步、平衡运动、拍球、拧盖、串珠、搭积木、握笔画线、会插棍等方面发展较快,而在双脚协调运动、翻滚、坐及使用双手进行精细动作方面进步较少。
此评估结果可以为家长或老师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提供依据。由于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因此,教师或训练者可以随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儿童的训练计划。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制订训练计划,让儿童达到或接近普通儿童的水平。
5效果分析
2003年至今,我们对20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证明,这种评估方式使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得到满足,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训练课程适合儿童需要,儿童在不同领域中都有进步。其中六个领域都有显著进步的儿童约占50%,三个以上领域有显著进步的儿童占约40%,每次评估能力都有提高的儿童约占90%。
对教师的调查表明,通过实施教育评估,85%以上的教师对个案的诊断和评估能力大大增强,90%以上的教师制订个别化训练计划,统整课程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6评估建议
在实践中,我们还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
(1)评估环境:在家长的陪同下,尽量选择舒适、宽敞的环境对儿童进行评估;
(2)评估人员:可以是儿童喜欢或熟悉的老师,尽可能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最佳表现,评估人员避免穿白色衣服或带耀眼的首饰,以免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影响评估效果;
(3)室温:以儿童不穿外衣不感到冷为宜,以利于观察儿童动作;
(4)评估人员应向家长或监护人全面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出生、发育情况及生活习惯,以免某些情况会影响评估效果;
(5)应让儿童自觉地完成各种评估项目,如果儿童表现情绪不安、不配合、哭闹等情况,应更换时间或评估项目;
(6)评估时间不宜仓促一次完成,两周内完成即可;
(7)有条件者,评估时要录像,以备与训练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