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楼孤独症”困扰的孩子们
现在的城市高楼林立,给人一种太高,太远,冷漠的感觉,让孩子对于真切感情有了淡漠。
每户人家都只是安了个家,对于楼上住户,楼下住户,是一无所知,那种邻里之间的关心越来越远。这样独门独户的生活着,孩子找不到玩伴。
当大人们在为生活奔波时,由于没有了“小圈子”,那些原本在家就已是形单影只的独生子女们,搬到高楼里更是难觅知音。家长有没有留意到,有多少孩子正双手托腮坐在角落里,面无表情、目光迷离,对身外的刺激仅仅瞥过一眼便不再理会?谁愿意看到,纯真的天使渐渐丧失他们该有的灵动与生气?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儿童的心理,一旦问题形成,年龄增长之后也很难改变。就像小时缺钙而得佝偻病,无论你长大后如何补钙都无法矫正。
一位白领妈妈说,自去年10月举家搬至一高层住宅后,读一年级的儿子每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就只能回家里和年逾花甲的奶奶一直呆到他们下班回家。“他奶奶不敢带他到街上逛,更不敢放他独自下楼。碰上我们加班,他就要一个人呆五六个小时,做作业、看电视,也不说话。”母亲无奈地说,“读小学差不多一年了,性格反而没有以前开朗,常常发脾气,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看病,医生说患了‘高楼孤独症’。”
据了解,因住进高层缺乏心理沟通,并引起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少年儿童明显增多。
“高楼孤独症”多发在14岁以下少年儿童,但这个症状的诱因却可一直潜伏到孩子的青春期。记者发现,找不到玩伴、心灵伴侣,甚至找不到“乐子”,没有快乐起来的理由,几乎成了新一代中国独生子女的最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