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绪调节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
看到老师哭了 他再也没动手打人
如果失去双臂或者双腿,如果失去视觉或者听力,至少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对家人、对朋友表达自己,但是如果失去的是情感的反应、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永久的绝对的孤独。孤独症即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是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他们很难跟“地球人”交流,也很难跟同样的孤独症患者交流。在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这样的孩子有三十四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30%以上。
睿智学校的李娟校长说,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无法顺畅与人沟通与交往,孩子智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理解语言和文字代表的含义,他们自身的需求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时候他们会有自虐和攻击他人的过激行为,破坏性极大,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可能只是因为恐惧、不安或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小志现在已经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大孩子了,站起来比班主任魏建民个子高半头。以前,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他会攻击老师,有时趁魏老师不注意,一下子把拳头打在老师的脊柱上,这一拳让老师半天喘不过气来。魏老师知道,他出手打人,只是因为他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小志最后一次出手时,魏老师哭了,除了是因为真的疼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想要尝试一种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示弱。这一哭,小志有些不知所措,然后立刻开始同情老师,把手放在老师的肩膀上轻轻拍打着,跟老师说“老师精神”。
因为魏老师在夸奖班级里的同学时,都会说“某某今天真精神”,现在,小志就把这句普通人一下子听不懂的话拿来作为安慰。从那之后,小志就再也没有打过魏老师。
从那时起,魏老师就尝试着用疏导情绪的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以慢慢调节的方式为主,一般不会刺激到他们的情绪爆发点。现在的小志,每天都很安静,记者来到他们的教室时,他正在写毛笔字帖,虽然字体大小不一,每个字看起来却都很工整。
跟小志一个班级的同学还有一个叫小文的孤独症孩子。记者刚一走进教室,他就一直站着挥着他的作业本,一旦记者看过去时,他又把身体藏到桌子底下,不敢再抬头。“他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又害怕和你有眼神交流。”魏老师在一旁解释。
魏老师回忆,在小文刚来到学校时也总是试图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魏老师心里清楚,他的这种观察方式是因为内心的极度焦虑和不安造成的,只是他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把自己控制得足够冷静罢了。现在,小文的情绪已经越来越稳定,虽然依旧不会在课上发言,但会在下面跟着表达,受到表扬之后,也会兴高采烈的回家告诉姥姥。
更让魏老师感动的是,现在每节课下课的时候,小文都会把水杯递到魏老师面前,上课时一听到魏老师咳嗽,他也会主动把水杯递上来,平时还经常到老师身边默默地坐一下。虽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魏老师知道,小文喜欢老师。
在睿智学校全体老师的眼中,这些孩子是非常可爱的。他们一生都是孩子,他们有人类一出生时就具备的优点与弱点,甚至一生也无法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表达爱。但是,“这些孩子就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向你诠释一种东西,但是看懂看不懂是我们的事儿。 ”
学刷牙要分17步 一个字要学上百遍
如果看到“爱”与“感谢”,水就会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如果被骂做“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这是《水知道答案》这本书讲的故事。李娟校长在介绍自己学校的孩子们的时候,就把他们比作水。他们与外面的世界虽然并不能够顺畅相通,但是人们的情绪他们能懂,他们就像水一样,能看出来别人是不是讨厌他,明白别人对他好不好,他们也有喜怒哀乐,知道所有答案。
可就是因为他们和普通人不同,不能适应这个由普通人构建起来的社会,所以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睿智学校中,正常孩子都不必学的课程,在这里往往要教上个把星期。也许你无法想象,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刷牙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要分成17个步骤来学习。而这只是众多生活适应课程内容中的一项。他们要学的事情有很多,然而最后他们能适应到什么程度,老师们也并不确定。
李娟校长说,很多人以为孤独症就是抑郁症,其实并不是这样。前者是先天性的,后者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先天疾病,一个是后天心理障碍。从医学上讲,孤独症属于终生疾病,现在仍没有规范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可能永远无法治愈。
课堂上,老师抛给大家一个问题。那是一个已经教过上百遍的字,他们还是没学会。是继续教还是放弃?最后的答案是:不教了。对于不同类型的智障孩子,老师们尽量忽视他们的不能,发展他们的所能,开发他们的潜能。也许这些孩子永远都无法和正常孩子一样,如果人们正视这种特殊,那么就是对他们的尊重。“把他们当成是正常的孩子看待,却不用正常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这应该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在睿智学校,记者看到了升旗台上印刻的办学目标都与普通学校不同。“尊重仁爱笃学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所有睿智学校教师和全体家长的最大心愿和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
想要让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的生活,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放弃努力。让全校的孩子学会尊重,帮助他们成为别人愿意帮助的人。即使这些智障学生永远学不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他们至少可以学会最基本的沟通和尊重,能够用真诚和微笑赢得周围人的关怀和帮助。
期待只是暂时迷失 总有一天会回来
在学校里,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活泼快乐。但是李娟校长告诉记者,相对于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长才是最痛苦的。还有很多家长,至今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智力问题,甚至拒绝来到睿智学校。
小林的妈妈就是这样,她一直都不想去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圆润的脸,饱满的额头,明亮的眼睛,外表的一切他都和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偏偏被要挟住了灵魂。她心中总有期待,想着自己的儿子只是暂时走丢而已,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经常会在上课时随意起身走动,没有办法和普通孩子一样集中注意力学习。没有办法和老师、同学顺畅地交流,说话时语调没有正常的抑扬顿挫,这些都让普通学校无法接受他们。为了这些孩子,李娟校长亲自到普通学校劝说家长把孩子送到睿智学校来,接受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家长从十分抵触到半信半疑,经过几次沟通,小林妈妈终于决定让儿子来睿智学校尝试一段时间。小林转到只有八九个人的班级中,得到了老师的密切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小林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了,行为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在记者去采访的当天下午,小林正在少先队入队仪式彩排中作为老队员代表发言。说话已经有抑扬顿挫的他,让身边的李娟校长一直感叹:“这孩子进步真快! ”李娟校长说,建议轻度的孤独症孩子最好在普小随班就读,因为睿智学校里的孩子都是中重程度,孩子会互相模仿。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恰当的教育,对于孤独症孩子也是一样。李娟校长希望像小林一样进步很大的孩子,能够尽早走出特殊教育学校,回归主流学校,让他们生活在正常小伙伴之间中。
不用补课 没有烦恼#p#分页标题#e#“这也挺好”
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这两个名字都没有“唐宝宝”好听。脾气好,轻易不生气,总是笑呵呵的,田田就是一个“唐宝宝”,现在在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念五年级。
田田的爸爸对班主任魏建民老师赞赏有加,不只是因为魏老师教学专业认真,还因为田田父母没有办法在放学时间接孩子回家,魏老师每天都要多留在学校一个多小时照看田田,五年来天天如此。而在这五年中,魏老师也无数次拒绝了田田爸爸真诚的答谢。
现在已经十二岁的田田智商还停留在六七岁的水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可爱。班级里另外一个孩子因为得不到想得到的关注而迁怒于弱小同学时,他会挺身而出;老师下课时,他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喊上课起立;每天早晨在学校门口看见迎接家长和孩子们的李娟校长时,他会认真地走到校长面前,非常清晰地说上一句“校长早晨好”;和老师一起等爸爸的一个多小时里,每当听到老师不自主地哼歌时,他也会调皮地小声问老师“你牙疼哟!”,如果老师问他说什么时,他又会立刻补上一句“老师,你今天真漂亮! ”……
这个可爱的孩子看上去真的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田田爸爸也一直把儿子当成普通孩子看待,虽然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被确诊为唐氏综合症。当时,绝望的田田爸爸下狠心把孩子放在了父母家,直到孩子5岁生病时,才把儿子接回家中。而现在,父子俩一天也分不开了。
现在,每天晚上吃晚饭,儿子会承担擦桌子的任务,田田一向很“倔”,这也表示他做事情极其认真,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甚至晾衣服谁用哪个衣架都是由田田决定的,如果爸爸用错了衣架,或者把衣服在家里随便乱扔,都会遭到儿子的批评。
最近这几年田田爸爸已经对儿子生病的事情不再忌讳,魏老师说,孩子要接触社会,田田爸爸还经常带着儿子去参加小圈子的聚会,朋友们也都把田田当成正常孩子看待,田田也能和朋友家的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朋友抱怨孩子天天补课累得不行,上中学又要花很多钱。田田爸爸听到这些也会宽慰自己,至少田田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不用补课也没有任何生活压力。他永远都那么无忧无虑地笑着,与世界上所有的烦恼无缘。“等到孩子们都长大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姑娘嫁人了,儿子也娶媳妇了,只有我家田田能留在我身边,这也挺好”。
最近的一件事,让田田爸爸很感动。田田爸爸40岁生日的那天,收到了儿子亲自画的一张贺卡,田田爸爸坦言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手绘的生日贺卡,上面画的是规整的小格子和儿子亲手写的“爸爸生日快乐”。
当记者问到田田爸爸对今后有没有担忧时,一直笑呵呵的他微微皱起眉:“在学校的这九年,我是绝对放心的。现在最担心的是九年教育之后,孩子能干什么,社会上的人会如何对待他,要是他走在我前面还好,要是走在我后面,他该怎么生活。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多赚钱,争取攒套房子,以后用租房子的钱供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