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 向右走,孤独症儿童向哪走?
早期康复教育应该怎样选择环境、怎样利用环境呢?学前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幼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予科学的教育,可以促进、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孤独症儿童在3岁左右,一般会出现社会性发展的停滞或者退化,孩子的生理发育进展正常,但是,语言、行为、认知理解、情绪、注意力等开始明显异常。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抵制孩子的早期退化,为后来的社会性的继续发展与继续教育,保留最好的心理条件。
“孩子,你该去哪?”
智力落后的孩子或许很想学会一个东西,他们具有求知的兴趣和动机,也会有很好的配合能力和很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智力的局限使他们能学会的东西是有限的。相反,孤独症孩子具有接受很多知识的能力,但是,他们却严重缺乏求知兴趣,没有基本的配合能力,他们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学。
很多家长遇到了这样的困惑:到底应该为我的孤独症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呢?孤独症儿童早期到底适宜在家庭里进行教育,还是应该进入特殊机构训练,或者进入普通幼儿园更好呢?
孤独症儿童适宜在哪里接受学前教育,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孩子本身的情况;第二,家长自身的综合能力。根据这两点判断,在某一阶段可能家庭训练更适合孩子,另一时期也许特殊教育机构更合适;或许普通幼儿园是一些孩子的最佳选择,也许各种环境的组合搭配对另一些孩子更合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在任何环境里,我们都不能期望孤独症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孩子都需要不同程度别辅助,需要比普通儿童强度更大的教育措施的干预;第二,孩子在任何环境里训练,家长自己都需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同步提高,家长成长的速度要超过孩子的发展速度'只有家长走在孩子的前面,才能为孩子的不断进步提供保障。
在普通幼儿园里
孤独症孩子本性喜欢独处。但是,正常的集体环境会给孩子一种氛围的熏陶和不间断的感知觉刺激,利用孩子对环境的无意注意,让孩子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有意识地让孩子处于关注他人和被他人关注的状态下,不允许孩子处于孤独的自我封闭境界中,以此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的这一作用,是其他环境无法替代的。
辅助人员是孩子和环境之间的桥梁,应该注意在生活、活动、课程中帮助孩子适当融人集体。孤独症孩子注意力狭窄,没有主动收集信息和正确反馈信息的能力。在老师和孩子之间,通过辅助人员,第一,可以放大老师的指令,强化信息刺激;第二,可以帮助孩子解释信息,让孩子在理解指令的前提下,做出正确反馈。在孩子和老师之间,辅助人员可以起到维持注意的作用,让孩子的注意具有指向性、持续性。辅助人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人际氛围,给孤独症孩子提供行为榜样,提供合作的机会。
应该怎样做?
第一,给孩子快乐体验。如果把孩子送人幼儿园,或者孩子的能力相差甚远,或者辅助不到位,孩子在幼儿园很难融人环境,严重的甚至会受到排斥,致使孩子情绪不佳,对幼儿园产生畏惧心理,抗拒上幼儿园,这样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因为孤独症儿童原本就与人有距离,这种和人在一起的不愉快体验,会让他们更疏远人群。所以,在幼儿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情绪愉快,对人群有亲近感。当孩子有畏惧、不适应或者有其他负面情绪产生时,要马上分析原因,强行坚持让孩子留在幼儿园不是明智的做法。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保护更重要。
第二,掌握好辅助的重点。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但是,让孩子参与游戏并体验快乐是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难点,辅助人员应该心中有数。如果我们花大量的时间辅助孤独症儿童参与游戏,希望以此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也许是不可行的。辅助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具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及自我意识教育方面,放在培养孩子的情绪体验方面。
第三,辅助是教孩子做,不是替孩子做,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所有的辅助都是为了不辅助,当我们辅助的时候,一定要有撤销辅助的计划。对孩子的辅助应该从最简单的辅助开始,如果孩子做不到,再提高辅助的等级,简单辅助有效的,不要使用更复杂的辅助。
第四,孤独症孩子的认知需要特别的强化教育。在幼儿园集体认知课程以外,孤独症儿童需有一定比例的个别教学,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这种个别教学可以满足孩子认知过程的强化与重复的需要。个别化训练可以在家庭进行,也可以在幼儿园进行。
特别提示:
第一,辅助人员要利用幼儿园的场地、器材训练孩子体能,发展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
第二,辅助人员要利用好同伴作为榜样,让孤独症儿童尽快建立社会行为模仿。
第三,幼儿园个别训练包括在集体中的一对一个别辅助、指导,也包括单独的一对一的课程个别训练,应根据孩子发展的需要,确定融入班级辅导时间与个别课程训练时间的分配。
第四,个别课程训练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运动知觉、精细动作、数学能力、语言能力、自然及社会常识学习等几个方面。在上述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中,同时贯彻思维训练的目标,并将社会性教育目标有机地融入其中。
第五,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集体中体验角色,体验成功,将语言学习、自我意识培养、行为矫正、交往能力的培养等贯穿于幼儿园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