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难堪重负的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
中国的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起源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积极创办,时至今日,依然是以他们为主体来支撑着这一片天。中国的家长,在自己遭遇自闭症的巨大打击的情况下,在少有社会援助的情况下,奋起拯救孩子,拯救自己,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和睿智。每一个训练机构的诞生、发展,几乎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几乎每个机构都面临房舍、师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但是,正是家长们的努力,书写了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历史上开创性的一页。
不能不看到,一方面,自闭症康复教育,毕竟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特殊教育科学,而绝大多数家长的职业背景、受教育经历,距离自闭症康复教育的需要有着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创办人往往目己要身兼机构的招生经营、内部管理、教务教学等多重工作,这使得他们在从一个特殊教育外行到内行的转变中,遇到了时间、精力、经济、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多重困难。于是,对自闭症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没有自己的教育训练模式,没有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了民办教育机构的普遍问题。在众多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中,面积小、接纳孩子数量少的小规模机构仍然占了绝大多数。虽然不乏敬业吃苦的老师,但是在这样的现买状态下,还有很多机构连生计都难以维持,他们能够模仿、拿来别人的东西已经实属不易,我们还怎么能苛求他们创新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的模式呢?
当民办训练机构得不到国家财政的资助,而是在市场上自谋生路的时候,生存压力就是第一位的大问题。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到底是遵循自闭症康复教育的科学规律呢,还是遵循经济实体生存发展的市场规律呢?在两者相互矛盾的时候,被放弃的往往是教育的科学规律。市场机制被引入自闭症康复教育领域后,它必然带来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训练机构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另一方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了经济利益,机构之间互相诋毁、保守技术、争夺生源、互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康复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传播和应用,而使一些错误的方法长期贻误着本来就已经不幸的孩子。还有少数投机者,将“爱心与科学”之外貌罩在发自闭症财的目的之上,利用家长救子心切、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堂而皇之地敛自闭症之财,让本来已经苦不堪言的家长们雪上加霜。家庭的巨大投入,孩子的宝贵时光,却没有换来应有的康复效果,这不是人祸吗?我们要问的是:这人祸是必然的吗?
独天注定,能够康复在人为。展望中国的自闭症康复事业,再过20年,中国将对世界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