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打开那孤独的枷锁
音乐是作为一种声音的符号,可以表达人的所思所想,也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那么,对于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音乐能打开他们自闭的心扉吗?
![](/uploads/allimg/120509/14-120509115140120.jpg)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自闭症的人显示出了独特的音乐能力。随后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一些患有孤独症的人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也能够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良好音乐感觉。有人认为音乐能力是自闭症患者的一个基本的能力,同时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院长Dr·Rimland认为,孤独症患者具有音乐能力几乎是普遍性的,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具有超强的音乐感和惊人的辨音能力。
音乐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孤独症的方式,能够提高情感的表达和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从功能上讲,音乐本质上是一种交流手段。音乐治疗是自闭症儿童社会化的有效手段,治疗过程中可以给孤独症儿童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孤独症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打开自闭的心扉。
明明,是个独生子,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很少与他交流,导致后来明明的主动性语言越来越少,对集体活动不能适应,社会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差,有时候脾气还很暴躁。后来明明妈妈带着明明去医院看了一下,结果,医生诊断为:“明明得了儿童自闭症”。
明明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父母把他送入了幼儿园。开始,老师发现明明的歌谣、儿歌背诵表现非常好,也非常喜欢明明,可是后来,老师发现他错了,因为明明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干扰正常教学。最后,明明不得不被退学。
父母把明明送到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接受训练。这里培训的老师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发现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节奏感和模仿能力都极强,对音乐旋律特别敏感,于是,老师就对明明采用了音乐治疗法。
开始的时候,明明就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后来老师慢慢的用音乐引起了他的注意,慢慢的,老师就和小明有了共同的话题,明明话也变多了,慢慢的也学敢与人直视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明明有了明显的进步,能集中注意力观看别人的表演,专心参加小组的活动,但有时候也会开小差;在小组中与他人轮流参与活动, 能够积极加入小组,在小组中等待开始等。
音乐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情感的表达和积极的社会交往。也希望音乐能给更多孤独症患者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