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对自闭症儿童分析研究(九)
(三)定期从事游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肺适能的维持由此得到印证。
张添福系以某大专游泳选手十五名为受试对象,施以三个
月重量训练,结果获致下列结论:
(一)游泳选手重量训练后肌力有显著增加。
(二)除小腿围、踝围、腿围之外,其余体重、颈围、胸围、腹围、下腿围、上臂围、前臂围等各项形态学上之测量值均因重量训练
而增加。
(三)除背肌力和脚伸展肌力(左)外,其余握力、上臂展肌力、脚伸展肌力(右)、肌耐力等均因重量训练而显著增加。
(四)脚瞬发力以体重的十分之一之重量为负荷时有显著之增加。
(五)对全身反应时间方面,重量训练的影响不显著。
(六)以重量训练作为促进游泳选手之基础体力的方法,效果颇为肯定,值得游泳教练实行。
丁益文以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四年制一、二年级学生
为对象,分为两组(一)捷蛙组:先学捷泳再学蛙泳,上课人数54 人(平均年龄19 岁7 个月)。(二)蛙捷组;先学蛙泳再学捷泳,上课人数52 人(平均年龄18 岁6 个月) ,以相依样本t 值检定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各组的进步值,再以独立样本t 值检定两组间的差异,其所得结论摘要如下:
(一)经过21 日(次)课程实验(熟悉水性教材为1 节课,蛙、捷泳教材各上10 节课、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蛙捷泳交换学习) ,无论第一
阶段或第二阶段甲、乙两组在蛙泳与捷泳的游泳距离均达
P < 0 . 0 5 的显著水平。
(二)在第一阶段蛙泳与捷泳两组之间,游泳距离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此种现象说明初学游泳者在学习蛙泳或捷泳的难易度上是一样
的。
(三)实验结果、无论先学捷泳再学蛙泳,或先学蛙泳再学捷泳,皆具有正向学习迁移作用。
(四)本实验研究发现,先学蛙泳再学捷泳,在捷泳学习效果上没有显著的帮助。先学捷泳再学蛙泳.在蛙泳学习效果上则有很显著的助
益。此显示有意学习游泳者,在学习顺序上应以捷泳先学,而后再学蛙泳比较容易(指游泳距离)。
陈嫣芬以医护专校80 年度护理科一年级51 位新生为对
象,探讨两组间学习成绩评量是否有差异及了解影响学习的相关因
素,采用SAS6.04 版统计软件,计算两组各项目的人体机能其实验前舆
实验后之相关性,以T 考验检定实验中两组间捷泳技能学习成绩是否有
显著差异,再以百分比分析学习情绪反应。获得下列结论:
(一)两组的学生在实验后之人体机能皆有显著进步。但因皆为初学
者,故虽经过18 节的教学学习,两组间的人体机能与技能成绩测
验大都未达显著差异。如能增强其刺激或施予不同的教学课程
及方法,相信在学习成果上将有显著差异。
(二)大部份的学生及父母已肯定游泳的重要性,对游泳的学习与趣非常高昂, 但因皆为初学者,故学习后其学习成果不甚理想,尤其是
换气动作,致使学习过程中深感挫折。为师者应针对学生的学习
心理症结,予以辅导以增进其自信心,并进而探讨其在教学的设
计及执行上是否有缺失,以突破换气学习之困难。
丁益文以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四年制一、二年级男生
为对象,接受连续21 日(次)熟悉水性教材为1 节(次) ,捷泳教材为10 节(次) ,蛙泳教材为10 节(次)的正课学习,及经过3 日的游泳测验及问卷调查之后,有效样本为66 人,在捷、蛙泳的游泳距离进步情况用t 值检定,问卷调查结果用百分比率计算,所得结果与结论摘要如下:
(一)经过21 日(次)课程实验,无论捷、蛙泳在游泳距离均达显著水平,皆具有正面的学习效果。
(二)捷泳在学习分段动作上受试者认为手臂划水动作困难(12.5%), 手脚联合并配合呼吸(换气)更困难(73.4%)。所以捷泳教学应花较多
的时间在适应动作上。
(三)蛙泳在学习分段动作上受试者认为腿部的动作困难(36.1%), 手脚联合并配合呼吸(换气)更困难(44.3%)。所以蛙泳教学应花较多的时间在适应动作上。
丁益文在探讨男女选手捷泳划手打腿及协调效率之差异
研究,以台北市高中男子选手11 位(平均身高1 7 1 . 2 3 ±5 . 7 4 公分,体重6 5 . 2 7 ±6 . 5 9 公斤,年龄15.98±0.86 年,游泳训练年数6.41±2.01 年),女子选手13 位(平均身高1 6 2 . 4 6 ±4 . 9 6 公分,体重55.85±4.72 公斤,年龄
1 6 . 2 5 ±0 . 8 8 年,游泳训练年数6 . 6 9 ±1 . 5 5 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复量数之「对抗平衡法」分别进行不同推进距离捷泳联合、划手及打腿三种方式之测量,受试者从蹬壁出发之后,以最大努力捷泳动作向前游进(划手测验时脚夹浮球,打腿测验手持浮)。结果发现男女捷泳选手在打腿的推进力及协调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手臂划手推进力方面,男子选手( 0 . 8 3 ±0 . 0 4 公尺/秒)显著的优于女子选手(0.72±0.06 公尺/秒),也是男
子选手游泳成绩优于女子的主要原因。而造成男子游泳成绩表现优于
女子的原因是因男子的划手推进力较佳,或许这与上身及手臂之肌力
有关联。此结论也意指着如果女子选手能在手臂的训练上特别加强,也
许成绩可以优于男子选手。
吴忠芳、林正常在探讨速度.时间非线性模式(V.T)、速度.
时间倒数线性模式(V-1/T)、距离.时间线性模式(D.T)和三参数非线性模
式( 3 P )所得之临界速度的差异及其与运动表现的相关。受试对象为18
名国内优秀青少年游泳选手,利用SAS 统计软件计算各种数学模式之
CV。结果各数学模式之CV,经由变异数分析后,、发现除V.T 非线性模
式分别与D.T 线性模式和3P 非线性模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皆达显著差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