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文摘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之研究(一)

作者:林乃超 更新时间:2005-02-23 点击数: 百度一下


    本研究主要透过功能评量探讨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及沟通功能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12名具有主动沟通的口语行为,并有仿说、隐喻式语言及不停问问题等其中一种以上的非惯例性沟通方式的国小自闭症儿童,并藉由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标准分数70分将其分为高低两组。研究结果发现:(1)仿说是维持互动及肯定等功能;隐喻式语言为要求物品、要求活动、抗议拒绝、放声思考和要求允许等功能;不停问问题主要为寻求注意、要求讯息和表达情绪等沟通功能。(2)高组出现仿说的次数少于低组且达显著差异,但两组儿童在隐喻式语言及不停问问题的出现次数方面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3)高低两组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规范行为及社会互动沟通功能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共同注意力及表达情绪沟通功能出现次数方面,高组显著多于低组儿童。(4)高组儿童一般口语及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出现次数均较低组多,但两者并未达显著差异。(5)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沟通功能同样呈现出一连续发展的历程,且彼此间互有独立与重迭的部分;整体沟通功能会随仿说、隐喻式语言、及不停问问题等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类型的出现而反应出由低阶至高阶的发展。因此,本研究的三种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或可做为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指针。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功能评量
绪  论
一、研究动机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诊断手册的第四版(DSM-Ⅳ, 1994)对于自闭症儿童诊断鉴定的三个标准中,强调社会性互动、沟通方面『质』的缺陷及行为、兴趣的固执、窄化(张正芬,民85);另外在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原则鉴定基准对于自闭症的定义中,也同样提出自闭症儿童在沟通和社会互动表现上有严重问题,并造成其学习及生活适应有显著的困难(教育部,民88)。
    虽然Kanner于1943年的个案报告中,就描述过自闭症儿童部分的沟通功能,但自闭症儿童经常出现独特、怪异的口语表达在早期都一直被当作病态来看待(Prizant & Duchan, 1981)。随着Prizant 与 Duchan(1981)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仿说行为,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功能分析,归纳出要求、肯定、自我规范、复述、描述、维持互动及没有焦点等七种沟通功能,才逐渐让世人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仿说是具有沟通功能的。
    对自闭症儿童而言,一个有效的沟通行为决定于自然情境中发出讯号者所使用的讯号和沟通的意图,是否能为接收者做适当的解释(梁秋月,民79)。虽然自闭症儿童所表现出的口语、词组被证实具有沟通功能,却常因不符合对话情境而令人难以理解与接受(Durand & Crimmins, 1987),其中最共通且常出现的就是非惯例   性口语行为(unconventional verbal behavior)(Prizant & Rydell, 1993)。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由可区辨的口语所组成的语词,但与社会能接受的语言沟通惯例不符,所以一般人较难以理解其意涵,常见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包括仿说、隐喻式语言和不停问问题等口语行为(Prizant, Schuler, Wetherby, & Rydell, 1997)。
    近年来,由于融合教育的大力提倡,自闭症儿童在学校的人际互动情形受到更多的重视,而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问题也因此浮上台面。许多老师及家长在和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常常无法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因为这些在时机上不恰当或是内容不容易理解的语词、语句,往往会让老师或家长忽略了自闭症儿童真正的沟通功能或意图,而错失教导机会或视同不适当的行为来处理。以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来说,曾看过一位老师要求自闭症儿童写作业,学生却利用「我要尿尿」的隐喻式语言来表示拒绝;另一位自闭症儿童因为掉了一个铅笔盒的零件,不停的询问老师「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小棍子?」,即使老师已经说明零件可能遗失的原因,但他仍不停的问同一个问题来传达其焦虑感。所以,对于这些具口语表达能力的自闭症儿童,其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代表何种沟通功能,实耐人寻味且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口语出现之前,会出现有意图的沟通行为,包括手势和声音(Prizant & Wetherby, 1985)。普通儿童在两岁至两岁半时,也会出现所谓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但他们会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消失(林丽英,民87),自闭症儿童却不然,他们的沟通功能虽会随着年龄与语言能力的成长而多样化,却仅利用一至二种非惯例性的口语表达方式进行沟通,且持续时间长,国小阶段都还普遍可看到此种语言现象。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常被探讨的就是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指出仿说出现频率和语言能力有显著相关(McEvoy, Loveland, & Landry, 1988);甚至更进一步发现,接受性语言能力越高的自闭症儿童,仿说出现频率反而越少(Roberts, 1989)。
    同样地,自闭症儿童的沟通功能类型亦会随着语言的成熟而有所不同,例如前语言期(prelinguistic)阶段的自闭症儿童,接受性语言能力较好者其社会互动沟通功能较语言能 力低者多,但规范行为沟通功能却    较少(Wetherby, Yonclas, & Bryan, 1989);此外,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虽然较不受语言能力的影响,但与同语言能力的普通儿童或语言障碍儿童相较之下却特别薄弱(宋维村,程小危,民83; Wetherby et al., 1989; McArthur & Adamson, 1996),故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沟通方式及沟通功能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较于国外对于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沟通功能研究,国内近几年才逐渐重视自闭症儿童沟通功能的探讨。例如:梁秋月(民79)的「自闭症、智能不足与正常学龄前儿童沟通行为之比较研究」;钱文蕙(民79)的「一年级高功能自闭症在游戏过程中的语用表现」;林宝贵、曹纯琼(民85)的「高雄市国小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调查研究」和庄妙芬(民86)的「智能障碍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之比较研究」等,综观上述,至目前以自闭症儿童沟通功能为主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有关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研究仍很欠缺,因此促使研究者希望透过本研究,对于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沟通功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式有所帮助。

加入收藏
Tag: 研究 行为 沟通 儿童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一般儿童及智障儿童表征性游戏能力之研究(一)
下一篇:自闭症患者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发展-回顾与前瞻(一)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特殊学校自闭儿辅导教学计划指引(四8)
  • 生活还要继续,明天太阳依然升起
  • 自闭症教战手册(七十三)
  • 自闭症教战手册(四十三)
  • 特殊学校自闭儿辅导教学计划指引(四6)
  • 自闭症儿童训练的五大原则
  • 弘爱开班小记
  • 自闭症经验分享
  • 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与社会性教育浅谈(四)
  • 关心"自闭症"儿童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