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训练
每一个人对音乐都有着先天的爱好和反应,音乐给我们提供了美的精神享受,也对我们的健康与智力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自闭症儿童一般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反应及兴趣们是否可以让音乐伴随着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出孤独呢?答案是肯定的。适当的音乐活动能给他们以多重的感官刺激、增强他们参与的兴趣、提高语言能力、也能缓解他们激动的情绪,有效的音乐活动还可以取代自我刺激行为,塑造良好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训练中如何运用音乐:
音乐有作用于多重感官的特性,是自闭症儿童较容易接受和处理的感觉刺激,一首好听的儿歌、电视里小朋友优美的舞姿,使这些“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孩子对外界感兴趣,还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而这些都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喜欢的东西他们就会专注地看,能较快的记住。如对一首较长的歌谣很快就记住了,但对数数----从1数到10却教了很久也记不住,如能把它唱成歌谣,那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孩子接受外界的刺激。
音乐对语言训练又起着什么作用?语言障碍和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最大障碍,通过歌词念童谣是自闭症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曾经有一个自闭症儿童很讨厌发音,每次要求他发音他都会发脾气、尖叫,总是不肯看老师的口型。在一节音乐课里老师给他唱《我爱我的小动物》当老师唱到“小猫怎样叫”他脱口而出“喵喵喵、喵喵……”令老师惊喜不已,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让他开口发音的最好途径,并让他在音乐歌谣中学会说出自己的五官、学动物叫、学会说话…… 音乐与教学配合可以使训练变得有生气,让孩子喜欢学,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在儿歌舞蹈中让他们学习自然的与别人交往。在《找朋友》的儿歌中“敬个礼,握握手”成为好朋友。在儿歌中学会互相关心帮助 :“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钮扣”。
音乐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取代自我刺激行为及塑造良好的行为。自闭儿童存在着自我刺激行为,通过听喜欢的音乐,可以缓解他们激动的情绪,敲乐器让他们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还可以让音乐活动取代自我刺激行为。例:当一个自闭症儿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因不适应大哭大闹,训练员给他唱他喜欢的歌,使他对新环境的抗拒减少,愿与训练员相处,情绪也能较快稳定下来。有玩手、摇手动作的孩子可以用摇沙锤、敲沙锤等音乐活动来取代。当他们从音乐的途径满足了感官的需要时,在其它的时间便可减少自我刺激行为,与行为训练好好配合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刺激行为。
音乐给予孩子各种感觉刺激、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抒缓情绪并能塑造良好行为。可见,音乐在自闭症儿童训练中起着一定作用,我们必须有系统的利用音乐并结合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让儿童在“乐”(快乐)中学,在“乐”(音乐)中学,让音乐带孩子走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