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路上──停、看、听、行
主讲人:詹和悦(台大儿心治疗师)
主持人:刘琼瑛(前台大儿心治疗师)
纪录整理:蔡心湄
我 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是件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种种问题永远牵绊着父母的心情,而父母面对孩子问题的心理成长程度又直接地影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这息息相连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谈到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基本上可分为四个步骤,兹分别讨论如下: (一) 停 当你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时,为人父母的在震惊、沮丧之下,不知所措!有的开始求神问佛或是遍访各大名医、带着孩子整日奔波于不同的教育机构,做各种不同的矫治,为的是寻求最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殊不知在这"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不只累坏了自己,更由于各种不同的矫治模式致使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产生矛盾,造成孩子二度的被伤害。殊不知在这"病急乱投医"的期间是孩子潜能开发的重要时刻,也就丧失了教导孩子的最佳契机!因此,在着手教导自闭儿之前,父母们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 调整自己的心绪,再客观地去判断,选择适合孩子的疗育机构全面的配合进行矫治,这样才能把握住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二) 看 教什么?要怎样"教"才是正确的?首先,要会看懂"自己孩子的这本书",随时用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举动,看他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动作及姿势来表达需求?一一做成记录,这时你一定会 发现,孩子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特殊的沟通意思。一旦你能"看"懂他的沟通讯号时才能着手教导他适当的社会性沟通技巧。 (三) 听 除了透过观察了解孩子的沟通讯号之外,要注意到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他的各种哭声、笑声和"乱叫"声,也是一种沟通的讯号。各种声音的轻、重、缓、急也显示不同的意思。单是一个"哭",就代表着许多不同的诉求,可以分为"要求的哭"、"受委屈的哭"、"愤怒的哭"‥‥等等。一旦听到孩子哭的时候,要能判断是"哪种哭",并找出造成哭的原因,才能决定处理的方法,否则单是处理他哭闹的行为是无济于事的。至于,其它的叫声、笑声也应该依"哭声"的方式,先倾听、判断、了解原因后再适时地教孩子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四)行 能以客观态度观察到孩子的举动,由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而对孩子的沟通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后,就将这份"数据"提供给依赖的治疗师作参考,才能制定适合自己孩子气质的个别疗育计划。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应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诱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并营造快乐气氛,自自然然的教学。配合着无所不在的增强物(游戏或鼓励)灵活运用,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习到适当的沟通行为。 家庭生活帮助自闭儿成长 在临床工作上,时常被家长问及用什么教具来教导自闭症的孩子,事实上,最好的教学场所就是自己的家庭与社区,最好的教材就是取自于自自然然的"家居生活",举凡食、衣、住、行的处理过程都是极好的学习机会,亦分别陈述如下: 一、饮食篇 1. 选择食物方面 不同种类的食物能提供口腔不同的质感与不同的口味,这不仅能刺激孩子的口腔知觉,也能经由咀嚼动作增进口腔外围肌肉的运作协调,并可实际体会较为抽象的感觉语词,如空心菜咬起来脆脆的,竹笋硬硬的,苦瓜瓜苦苦的,芋头、马铃薯等吃起来绵绵的。更可提供孩子认识不同食物的名称。 2. 使用餐点方面 a.餐前的准备和膳后的收拾 家人可藉由和孩子一起准备餐具的时候,随机教他分辨碗、盘、筷子、汤匙,在排列的时候学到配对的观念。用膳完毕时要求他自己收拾,将掉下的饭粒一一捡起,桌椅擦拭干净并将使用过的餐盘放 回厨房,经由这些动作,他学到了"听吩咐行事"的语言理解力,也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b.教导孩子自己使用餐具让他认识餐具功能,并在使用餐具的技巧上也可增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是一项学习精细动作的好时机。 c.咀嚼食物时的咬、吸、吞、吐等动作是整个口腔的肌肉在运作,舌部剔物时上、下、左、右的转动,唇部的互抿、收缩、放开等动作,吞、吐时的运气等等都是学习发音的基本能力。如果家长一直喂食孩子软软的不需咀嚼的食物,那么孩子的口腔协调运作就没机会练习了。当然,间接地也会影响到学习语言的能力。 d.教导孩子用餐时应遵守的基本规矩 如:坐在位子上吃东西,不乱跑,等候上桌等等。无形中,孩子学到"被约 束"、听从指令的能力,这是学习"合群"的基本条件。甚且,在尝试不同料理的时候也可学到不同的规矩。 二、衣着篇 透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穿、脱衣裤鞋袜的过程,不但可练习手眼协调的能力,认识衣物的名称,并可藉由自然情景的发生让孩子体会天冷时要穿长袖衣裤、天热时要穿短而单薄的衣服的生活常识,藉此灵活运用在自我照顾方面。 三、盥洗篇 让孩子自己处理盥洗的过程如:开 〔关〕水龙头、抹肥皂、搓手、拧毛巾擦拭脸〔身体〕、取〔挂〕毛巾等等之际,他不仅从中学到操作的能力,父母更可在盥洗用品上安排不同香味的肥皂、洗发精、沐浴乳与软、硬质的毛巾、刷子等藉由清洗的过程中刺激其感官,增加〔或减低〕其触觉和嗅觉的敏感度。 四、 环境篇 家庭的空间设计应依不同的使用功能规划清楚,以结构性的方式让孩子很容易从不同的空间安置去领会不同的功能,这有助于孩子在不同的空间学习遵守不同的规矩,如:餐厅有桌椅,孩子自然地会遵守"坐着吃东西"。阳台是空旷的区域,摆放跳床、车子、球等运动器材。寝室里有整洁的床铺、棉被,配合着柔和的灯光,营造出舒适的气氛。当孩子进入寝室时自然地随着这股舒适的气氛而放松情绪安静下来。相对的,当孩子到阳台时可被允许纵情的玩,但不被允许将运动器材带到寝室使用。同样的,玩具只能在自己的游戏房玩,不能拿到客厅玩。在功能清楚的空间,家长很容易帮助孩子建立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应有的适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