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斯伯格症儿子的班级辅导
刚开学几天,儿子David在学校就状况百出,由于亚斯伯格症是一种隐性疾患,他们在学习上、人际的社交技巧与情绪辨识各方面都有障碍,从外观上完全无法想象他们所遭遇到困难,却容易遭他人误解与忽略,最后往往导致他们在适应环境上更加严重。有鉴于此,儿子的资源班老师,认为有必要做班级辅导,让这一群高年级(小五)的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课程。
【老师的思维】
老师的出发点并不从儿子的「亚斯伯格症」是一种疾病切入,反而是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教导一群孩子去认识与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而这些个人独特的地方都应被接纳与尊重。对「亚斯伯格症」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困难点是在于人际互动与情绪的辨识,和伴随而来的一些固着行为,所以协助他们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教导同侪认识「亚斯伯格症」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亚斯伯格症孩童学习与成长。假使现在不做这样的辅导,将来势必要付出更多的社会成本与代价。如果可以的话,为甚么我们不做在前面这一段呢?
老师利用早自修时间做连续性四天的班级辅导活动设计:
【第一堂:猜猜我的心】
目的:了解个别差异
老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直接说明我们要做班级辅导是为了协助「亚斯伯格症」的同学,而以轻松的方式,利用一些心理测验的检核表及星座等等,让孩子看到我们之间的不同点在哪里,同学除了外观上的不同外,隐藏在内心之中也有很多的差异之处。
【第二堂:你是哪一种人呢?】
目的: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让孩子发现自己不同的内在。
1. 老师利用「人格特质检核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与特质。比方,有没有比别人更爱整洁多出很多,有的话就打五颗星。
2. 接着,老师要同学从异性身上找出优缺点或特质,或理想中的异性也可以。这个异性名词一提出来,同学都发出:唉唷~~(但是我观察儿子似乎是没甚么特别的感觉会和大家一起发出唉唷的声音)。老师则说,父母、兄弟姊妹也是异性啊!
3. 老师问学生,有没有怪过别人「都不了解我」?还有,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优缺点或特质都不了解,凭甚么说别人不了解你?
4. 在填写「人格特质检核表」时,老师要同学一再确认自己,当你只写一颗星或两颗星时,要想想,我真的是这样子的人吗?
【第三堂:独一无二的大脑】
目的:认识大脑的运作每个人不同(有时会传导到某些地方时,却无法去执行它)
1. 老师发给学生一张图案,让学生在图案中寻找一些线索,有人在时间内找到了5个,最多的是找到5-10个,15个以上的只有两位学生,其中一位是David。老师说明寻找这张图片的线索不是在考试,也不打分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大脑结构的关系。
2. 老师又出了一些对脑神经基本认识的题目让学生勾选,让学生知道一些脑神经方面的概念,并发下脑神经构造图给学生,让他们对大脑有基础的认识,强调没有一个人的大脑是完全一样的,并解释前额叶及顶叶,这两个地方如果「有状况」(老师不说脑受伤,也没说脑有问题,而说脑有状况)或太过于发达,或产生哪些情形?
3. 「前额叶功能有状况」造成会造成固执而刻板的行为、抑制力、计划执行障碍、狭窄的兴趣表现、笨拙的动作模仿、自我中心的社会互动、欠缺情感反应及高层次抽象认知能力…老师还举例并解释这些前额叶有状况时,会和性格行为有关,让人觉得放肆,不尊重人,不如意就很不耐烦,容易冲动,对周遭环境冷漠,幼稚不成熟等…此时,老师说这样的行为对照到谁的状况最多?班级上有一些声音说是David,但老师也提自己经常出现的状况给学生听,跟学生说明有这种情况出现时,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
4. 随后老师又提出「顶叶功能有状况」时会有哪些状况:这个地方与与触觉,压力,温度以及疼痛有关。老师向学生说明有些人的触觉和别人不一样,比如感觉不出针的刺痛,或不喜欢和人有接触。并提及她观察David时的一些情形给学生知道动作协调度不好,是怎样的不好法。比如,老师让学生抱着一堆很重的书籍,学生接住时的动作反应是自然地用双手接住,但David抱着一堆书时,如何笨拙的抱著书走路那种样子,老师示范一次让学生看。
5. 当大脑无法协调时,这种情况并不是故意的,我们不能拿别人无法控制的事来责怪或取笑他。
【第四堂:与David相处的小撇步】
目的:如何和David(亚斯伯格症)相处,遇到状况时该如何应对
1. 老师运用『让爱飞扬』一书的内容,经过改编印制一份资料给大家,并请学生将它放在桌垫下,当David需要协助时有提醒大家的作用。
2.改编过的David版:(老师刻意把一些关键词放大)
v David不是故意讽刺你
David常常被认为喜欢「唱反调」或是对人冷嘲热讽,所以人际关系不好。他们的表达很直接,说话的方式需要老师多指导和多提醒,但请相信他们并不是故意要惹别人生气。请多给他们改善说话方式的机会。
v 请将工作分成小段
David,较易分心。请大家多给引导及回馈,并适当的给予休息时间。学习时可以让他坐在前排,或用一些动作来吸引他的注意。
v David不懂你的心
David,很不懂得察言观色,也较无法理解一些「没有被写下来的规则」。他需要明确的标准及规范,也需要利用故事、角色扮演或是模范来教导他社交技巧。
v 让David做纪录
David组织能力较弱,当他对复杂的言语产生问题时,他就会开始离题、打岔等。请让他们将对话录音或是记录下来,或是指导他们善用笔记及行事历,或是提示他们重点,鼓励他们将老师的话覆诵一遍,或在一连串的指示之间暂停,确认他是否理解或是记录了。
v David的动作慢
David,动作协调性较差,所以在安排工作时,请考虑他的写字速度慢,或是适当的延长工作时间。但是他还是能适当的参加竞赛,也请让他们参与团体的活动。
v David感官上很敏锐
对一些声音、颜色、气味、触觉敏感,所以其它同学能接受的感官刺激,对他来说或许是过度的。请注意降低噪音的干扰,可以让他听一些音乐来掩盖噪音、使用耳塞,或教导他放松。
v David容易爆发情绪
他对于变化容易感到压力,对自己的失误也较不能忍受,所以容易忧郁,或是忽然生气、暴躁。请教导他们何时及如何寻求协助、如何面对压力及失败,善用「预演」的策略,并请同学适时鼓励他。也可教导他了解自己的反应及行为。
v David感谢有你
老师及大家的鼓励、引导及包容,都是David越来越适应团体的关键。
3.以上的这一段内容,每一句都经过老师加以解释说明并举事例,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内涵。
后记:做班级辅导时,我们曾考虑要不要让David一起参加,David自己倒是有声音了,如果老师所说的那个样子不是我怎么办?所以他要加入其中一起听闻,我们也同意。而在第四堂课时,经老师与我商量后,决定不用「亚斯伯格症」一词,以免标签化,易遭不明了的人曲解,改以David所需协助之处做说明。至于为甚么会用到四堂课,老师的理由是,假使快速的花一堂课的时间作班级辅导,虽能收一时之效,但短暂 一两个月过后,学生会认为David凭甚么可以这样做,那样做。因此,老师才用心的经营这个成功的生命教育,让其它学生能比较客观的看待David,即使David的举动引发其它孩子生气时,其它孩子也能较为理性,不会直接跟David起冲突,这也等于是藉由David的特殊性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经验。
除了第一堂课以外,亚斯伯格妈都在课堂上旁听,所记录的可能不足以表达老师的作法与想法,但还是将它呈现出来,以供其它家长做为参考。有时,在辅导的过程中,恰巧David有一些情况或是全班都听懂老师在说甚么,只有David在状况外,完全不知老师在说些甚么时,资源班老师立即指出这个细微观察的情况出来,让大家马上就知道他的困难点原来在这里。但是,老师不只说David的困难处而已,还举了很多他特别优异的地方。
我个人的感动是难以言喻的,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好老师,一直在协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并提供给他各方面的协助与鼓励。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其它相关数据
小小神经科学: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