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越早越好
方太与六岁的儿子耀辉初到辅导中心,我见小孩子被母亲拖着,挂着一副不太情愿的样子进来,为了安抚孩子,我安排了玩具室给他们,好让他先玩玩,轻松一会儿。
门还是半开,耀辉已急不及待冲了进去。他拿起一支枪瞄准我们狂扫,方太正想上前制止,耀辉已把枪放下,一个箭步爬上了一问大型玩真屋的顶上,不一刻又滑了下来,在玩具丛中打滚。方太在旁显得十分无奈及尴尬,欲阻无从,为儿子的无礼连声向我道歉。我告诉她不要介怀,我与她到了隔壁另一面谈室详谈。
「你见啦!我真是拿他没办法,有时我忍无可忍,会打他。」方太坦诚地告诉我。「我也可以想象你多辛苦!」我安慰着她。
「有时我也不太想带他出街,他屡次在公众场所令我无地自容。将地铁的扶手当钢架爬,在商场短跑滚地;每回街上的人都对我投以责备的眼光,似在怪我做妈妈的没好好管儿子,谁知我管也管不了,我真是不懂怎样教他。在学校又被老师投诉,见家长也见到怕。他居然可以于上课时溜出课室跑两个圈再回课室上课。一直以为他年纪小,成长后会好点,升读一年级后,情况更失控。我的亲友都责备我不管他,令我很难受。」方太越说越委屈,无助的眼眸凝聚了泪水。
了解过基本情况后,我回到玩具室打算与他闲聊;见本来整整齐齐的玩具室变成凌乱不堪。我一面与他闲谈,他不断东张西望,不时离座更换手上的玩具。我怀疑他是一个「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的孩子。
我回头建议方太带孩子往评估,方太对此症略有所闻,也想过儿子是有这方面的障碍;但对于评估的建议,却有点犹豫,她怕标签了孩子。我介绍了评估的途径后,提议她与丈夫商量后才决定。
了一段日子,方太告诉我,她已带耀辉往评估,初步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我询问方太对初步评估结果的感受。出乎意料之外,方太表示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有释然的感觉,明白耀辉的行为不是自己不懂管教所造成,内心的歉疚与不安减少了。当儿子的问题行为出现时,她也能较平静地去处理,因为她明白他有天生的障碍,不是故意与她作对。原来这一次的评估给了孩子一份体谅而非一个标签。
接着的面谈,我提供了有关管教「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孩子的数据给方太,建议她在家居布置上尽量简洁,令孩子易分心的东西例如玩具要用箱子收妥,好使耀辉在玩耍时培养出玩完一样到一样的习惯,做功课时亦更专心,另亦协助方太在家中建立了实时的奖罚制度。
方太连串的努力,不久就见成果,耀辉的行为在各方面都渐见进步。有特殊障碍的孩子,有时需要用独特的方法去协助他们成长,若我们不清楚其行为问题原因所在,难免不
近年,辅导中心所处理涉及儿童精神健康问题的个案有上升的趋势。这些个案涉及的精神健康问题多数是一些与神经系统有关的先天障碍。当家长察觉子女在行为、情绪及人际关系上,与普遍的孩子有明显的分别而向我们求助的时候,他们普遍没想过子女有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
他们多数因为管教困难及亲子关系欠佳而求助。当深入处理个案时,发现很多儿童由于先天障碍引起行为问题,令家长的管教倍加困难,而非简单地由于家长不能有效管教子女。
我们处理的个案中,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特殊学习障碍、焦虑症、亚士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等等,这些先天障碍大多不易察觉,或易被家长误以为是儿童顽皮、好动、偷懒、不擅交际等后天问题,加上当中大部份求助的家长对孩子先天障碍认识不多,面对子女长时间的极端冲动失控、极度固执倔强、无理取闹、无心向学、缺乏社交技巧、不懂结交朋友等等问题时,管教上感到十分沮丧,亦间接造成亲子冲突。亲子冲突又会令儿童更失控,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辅导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越早的介入越能有效协助有需要的儿童;亦可减少青少年问题的产生。先天性的问题尤须及早给予适当训练,若错过了成长发展的关键年龄,训练则事倍而功半。
及早的辅导亦可避免原先的问题带来连锁的负面影响。我们接触的家长中,有部份对于儿童辅导、心理评估或精神科的转介仍存有戒心,怕标签了孩子。我们计划加强宣传及推广儿童辅导,使社会人士更正面地正视儿童先天或后天的问题,以兔拖延了对有困难儿童的协助。
资料来源﹕香港小童群益会 群思第十一卷 第二期 (版权所有)
编者注﹕因应家长读者的需要,本文曾由编者就对象上为作出修订
姚清嫦女士﹕为注册社工,香港小童群益会辅导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