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上好失败这门必修课
当看到嘉豪在围棋课上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认真地听课、做题、下棋时,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有几天的时间,孩子因围棋比赛受到挫折,心情和积极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对失利的影响,我们及时加以引导,和他一起走出了心理的下沉期,重新找回了下棋的乐趣和信心。
这件事还得从月初的一次参赛说起:5月2号,嘉豪参加了围棋培训部十级进五级的比赛,但是晋级没有成功,上午五盘比赛只赢了一局。走出赛场时倒没什么,很平静地说“只赢了一局”,下午接着还有比赛,本来想回家吃完饭后接着再来。但回到家后,小家伙说不想去了。还没等我们说什么,眼睛里就有点泪汪汪的,看上去很沮丧的样子。我们一边劝说着他别哭,一边安慰他说不用把比赛结果看得太重。本来就是,在报名时也没抱多大希望,按照他们班的计划,5月份并不是参赛的时间,老师是让他们到8月份时才去打比赛的,因为还有一些知识没讲完,也没有大量地下棋练习。“五一”前的那次课,老师说了一下放假期间的安排,培训部不用上课,因为安排了比赛。后来快放学时,去老师那取作业本,和老师说起了比赛的事,老师见到站在一旁的嘉豪,开玩笑似地问了一句:“你想去试试吗?”因为嘉豪在班里算是学得还不错的。结果小家伙想了一下,说“去试试吧。”完全是抱着试试看、权当找几个小朋友下棋的思想,就这样报名了。比赛前也没有特别的强化训练,去之前我们跟他说不要有什么负担,就象往常上课一样去跟小朋友下棋,他也很镇定、很坦然地就进教室去了。毕竟还是练得不够,两个半小时的对局后,便有了上面的结果,和我想象的差不多。
尽管之前我们没给他压力,孩子也没把这次比赛看得过重,但毕竟是经历了输少赢多的失利局面,孩子的情绪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赛当天下午我们没有再去,嘉豪先呆在自己的小屋安静了一会儿,之后让我陪着他到楼下去骑车、玩树枝、玩小石块,重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快与活力。到5月7日重新上围棋课时,进到教室里田老师问起他比赛的情况,老师很善解人意,听到结果后说“没关系的,咱们还需要继续练哈。”为了让老师能继续鼓励他,后来我又特意跟她沟通了一下,请她多引导引导。半天的课下来,嘉豪学新知识、下棋的状态都不错,这种状态也一直保持到现在,应该说比赛的不利影响已经完全散尽,孩子重又进入新一轮的学习之中。
这件事虽然不大,但也可说是嘉豪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第一次失利。从头到尾经历了这个事后,我感觉,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引导好所受的挫折,哪怕是很小的一次。当孩子失利时,我们千万别再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一把盐,千万别再“唱衰”。记得在嘉豪一起学围棋的班上有一个同学,悟性各方面都挺不错的,但有一段时间不太爱下棋,他的妈妈就总在课下和老师或者别的家长说他在家如何如何不想下棋,下棋的时候如何如何不知道怎么走,结果越说孩子越不喜欢下。老师和我们几个平时交流不错的家长就劝她,要多鼓励,别老说他不行之类的话。后来好了一些,孩子的兴趣和信心也慢慢地开始恢复。
下棋本就是一件有输有赢的事,我们在嘉豪学棋问题上本着的原则是:学棋之意不在棋,还在体悟人生,在学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和输赢,培养做事的耐心和韧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失败是必不可免的,或早或晚都会遇到,即使我们一直倡导激励教育、正面教育,这也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既然无法避免,就要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去面对,不能让孩子老沉缅于失败之中无法自拔。因为,只有把过去放下,才能奔向未来。引导好了,孩子能恢复做事的兴趣,也能正确地看待成与败;引导得不好,孩子可能产生挫折感,兴趣也便由此而退。
p#分页标题#e#nbsp; 可以说,失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家长不仅仅是孩子成功时的喝彩者,也应该是孩子哭泣时的安慰者,是孩子失败时的指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