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幼儿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当新的生命来到这世界时,身为父母除了欢欣喜悦地迎接,同时也伴随着隐隐忧心及烦恼:「我的孩子是否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一般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仍会有一些不同于成人、甚至是其它同龄幼儿的表现,这往往是许许多多的父母心中的疑虑:究竟是正常发展的表现或是病症的征兆呢?以下我们就从一般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加以介绍并说明。
一、扁平足
观察我们的脚底时会发现内侧会有一正常凹陷处,也就是所谓的足弓,而扁平足即是指足弓陷落或甚至消失,因而呈现足底内侧大部分或完全平贴于地面的状态。在6岁之前的部分儿童,由于足部小肌肉还未发展完全,且韧带略为松弛,无法支持足弓,或同时伴随发展中常见的轻度X型腿,使得足底承载重量的位置向内移,因此在站立时便会出现软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foot),但在变换姿势为坐姿或踮脚尖时足弓便会出现。此种软性扁平足多会随成长而逐渐改善,并不会妨碍日常活动。
但仍有少数的儿童在9岁以后尚有扁平足表现,家长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穿着合适的矫正鞋并搭配适当运动,以避免其它症状的发生。不过,若有出现以下情形者,请务必及早就医接受治疗:1.疼痛产生 2.过度扁平,甚至有足后跟向外歪斜的现象 3.其它结构性足部异常合并扁平足。
二、站立时有X型腿或O型腿的表现
一般父母观察孩子的站立姿势时,可能会发现两侧膝盖较为合拢、小腿向外歪斜的X型腿,或是两侧膝盖间隔略宽、小腿内弯的O型腿表现,很容易会担心这是否异常。其实在正常的发育成长过程中,部分儿童会历经以下的生理性表现:刚出生的宝宝时仍表现出在母体内的姿势,髋关节(于臀部位置)及膝关节屈曲外张,小腿则呈现内旋;直到孩子学会了走路,到一岁半时仍会有O型腿现象;约在两岁到四岁之间,下肢会变直并逐渐发展出X型腿(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在三岁时都有轻微的X型腿表现);到了学龄时期时,下肢的发展便会与成人一致。
随着神经肌肉控制逐渐成熟,肌腱、韧带等生理改变,许多的儿童都会经历以上的变化,家长毌须太过担心,但若有以下的情况发生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及就医:1.下肢弯曲的角度过大,超出正常范围 2.与年龄不符合的下肢弯曲,如:三岁时仍为O型腿 3.两侧下肢弯曲的程度、方向不一致或只有单侧弯曲。
三、站立或行走时有外八字或内八字的表现
刚学站立或走路的孩子,有时会出现内八字或外八字的表现,但不一定是双侧发生,有些孩子则是出现单侧不对称。初学站的孩子由于部份臀部肌肉较紧缩,而使得整个下肢维持较为外旋的姿势,此时便产生所谓的外八字,当幼儿开始走路之后,肌肉发展出良好的协调,便会自然消失。而内八字则常见于已有行走能力的儿童,可能是因大腿的股骨内旋或小腿的胫骨内旋所造成,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留心提醒孩子避免不良的坐姿-跪坐于足踝上或W形坐姿(即双脚屈曲并向外张),让骨骼维持其正常发育。但若内、外八字合并有下肢其它部分的结构异常,或有不适的症状,仍建议由专业人员检查及处理。
四、髋关节脱臼
髋关节是指大腿的股骨头与骨盆侧后下方的髋臼凹槽所形成的关节,而脱臼则是说明这两者脱离了正常的相对位置。髋关节脱臼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可能在新生儿出生时的检测时便能发现,但也可能在幼儿开始学习走路时,由于髋关节发育仍不完全,行走时相当不稳或有跛行的表现,才让父母注意到此问题。
以下提出几个可能的异状,请家长多加注意并就诊及追踪:1.幼儿的哥哥或姊姊曾发现此问题 2.幼儿的大腿或臀部部位的皮肤纹路两侧不一致 3.换尿布时会发现一侧的大腿不易张开且幼儿有不适的表现 4.活动髋关节时会有声响 5.看起来有长短脚或两侧下肢的活动能力有明显落差,甚至出现跛脚走路 6.站立时臀部过于后翘,走路时像鸭子般摇摆(此为双侧髋关节脱臼)。
根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黄金原则,髋关节脱臼是可以被治愈的,先天性髋关节脱臼在六个月大以前可用吊带治疗,疗效不错,若延误了时机,不仅治疗方式繁复且效果也会打折扣。
五、脊柱侧弯
当您在为孩子更衣或洗澡时,或许会不经意的发现了脊柱不正的情形,可能是弯向左或右侧的C形曲线,也可能是上半弯向右侧、下半弯向左侧的倒S形曲线,若是在三岁以前的儿童发生,多能随成长而获得改善;有部分的四到十岁儿童也会发生此症状,但最常见到是发生在青春期,甚至是脊柱弯曲的度数急速增加。
脊柱弯曲到成年后容易导致脊椎退化性关节炎,严重的也会影响到外观,故而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有高低肩、驼背、两侧姿势不对称(如:单侧背部较为突出、骨盆歪斜、似有"长短脚"表现)的症状时,请尽快就医检查,并观察脊柱曲线是否随时间而有所变化,与医师讨论来决定合宜的治疗方式。
六、生长痛
生长痛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诊断名称,也不是每位成长中的儿童都会发生,在专科医师经检查确定无任何病理因素之后,才会使用这个广泛性的名词。它经常发生在儿童快速成长的时期,往往在夜里或在一天的大量活动之后会发作剧烈的疼痛,多是在下肢,发生部位不一,可能单侧也可能双侧都有,发作的时间长短也不一定,疼痛的程度也不会越来越严重,也没有出现发烧或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而且不会影响到日常活动。
随着孩子的生理逐渐成熟,这种不明的疼痛便会不药而愈,家长只需在身旁多多关怀即可。若有其它症状的发生或变化,如红肿、疼痛部位在同一处等现象,仍需请医师进行诊治。
每位儿童的肌肉骨骼发展过程及表现都有其个体差异存在,当家长一但发现孩子有『不同』的表现时,切莫惊惶而道听涂说,可先请教专业人士的建议,如:小儿科医师、小儿骨科医师、复健科医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等。若经医师诊断确定为病理现象,请家长配合治疗,便能及早恢复而不至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若为生理成长时的正常表现,只要父母耐心给予时间观察其成长,注意均衡营养的摄取、多至户外踏青并适量的运动,同时应避免下列情形:1.太早练习走路或使用学步车(建议在幼儿开始学习扶持站立的时开始使用) 2.肥胖的发生 3.不当的坐站姿势。相信您的宝贝一定能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