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一直到现在这么大年纪,都比较喜欢漫画,也喜欢看动画片,有时间就和儿子一起在晚上八点看中央少儿频道的动画节目。记得是去年底的一段时间,播出了一部《奥林匹斯星传》,偶尔看一下,觉得挺有意思。以前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过希腊的神话,但是感觉过于复杂,名字也难记,故事过于分散,基本上就是一个概念而已。而且我也曾经给儿子读过一些希腊神话的书,感觉他不是很感兴趣。反倒是看过几集动画片,让我对一些情节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
当时看这部动画片,发现其中的情节大多描写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一度感觉不适合9岁不到的儿子观看。后来看他似乎对这类情节不太感冒,也就没有阻止。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他对希腊诸神之间的关系和恩怨记忆深刻,每每在我没有机会观看的时候,神采飞扬地向我介绍刚刚播出这一集的剧情,其中的人物名字和“神职”总是说得非常清晰。我早就发现小孩子对一些生僻和复杂的动物(如恐龙)名称、外国人名等等具有极强的记忆能力,也就没有在意。
寒假期间,这部动画片已经播完了,在阅读一本少年期刊的时候,儿子发现了定购全套“星传”漫画书的广告。“比较懂事”,很少提出要东西的他,马上提出要我们给买一套。夫人从网上订了一套书,拿给儿子的时候,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前几天儿子突然问我:“为什么希腊的神这么多,故事这么有意思,咱们中国却没有呢?”用“大人”的话来说,我理解儿子的问题,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系统而完整的“神话”?
对中国传统文化至为崇拜的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认识到不仅我自身的知识匮乏,而且我给予儿子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大大的匮乏。我曾经试图完整地阅读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可惜没有实现。但是我依然惊叹于这两部巨著中丰富的神话内容。但是对于中国的神话,我却没有读过《山海经》,只是了解一些零散的故事和传说,在我印象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似乎只有《周易》、《诗经》以及《史记》等文史类作品,而远古神话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和谈资罢了,至于后来的《西游记》、《封神榜》种种似乎更像是寓言式的作品。
尴尬之际,我突然想起书架上尘封的一本书:《空寂的神殿》。这是金观涛先生当年主编的一套《走向未来》丛书的一本,作者是谢选骏先生。这套丛书恐怕只能到图书馆寻找了,但是这二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家现在都可以在网站上搜索到他们的大作。记得当年在大学期间曾经完整地看过这本书,肯定很有心得,关于中国神话的普及教育应该就来自于这本书,只不过其他方面的心得,现在已经很难清楚地表述出来。
重新翻阅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本书开篇的命题,就是要探索: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传承中,为什么没有“真正的神”?由于盘古开天辟地被广泛认为是明代之后的舶来品,因此美国学者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认为,“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的创世神话的国家。”对于中国古史神话的缺失,我所理解的谢先生书中的基本观点(可能总结的不对,谨代表个人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字的繁琐性造成文献记录太晚,而历史化、伦理化过程开始的太早,以至于“使文献意义上的上古神话先是停滞在零散、不完整的阶段,后来又被封建伦理至上、统治阶级政治利益第一的心理习俗深刻地统治着——终于造成古代中国神话的特殊形态”。这种解释我认为还是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是我却难以,或者无法清楚地解释给我的孩子。
今天笔者在此,并不想探讨这一问题,谢先生的书已经阐述得非常深刻,笔者也没有资格妄自菲薄。尽管有观点上的不同,但也无须辩解,前面的“赘述”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对此了解并产生兴趣。而我本人写这篇短文的动因,确实来自于孩子的疑问,让我产生了一些“零散”的感慨,想和大家分享。
感慨有三。
一是中国古代神话现象对现代创业精神的影响。谢先生书中写道:“在注重效率而家族关系网薄弱的商业社会中,都需要一个神话式的家族体系(神系),把多元来历的社会成分统一起来。”而中国这种分散的神话体系,凸现了封建、伦理特色,其英雄崇拜的源泉变成了对“天子”的服从,变成了“光宗耀祖”的家族主义。看看当今世界的富人榜单,持续下来的华人富豪几乎清一色为家族企业,这同欧美社会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型富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是否会对充满创业冲动的现代中国人一点启示呢?
二是关于古代中国神话的传播。神话是儿童最感兴趣的题材,也是儿童接受传统文化、认识社会、培养个人情操的来源,把神话作为封建迷信进行封杀是极其不明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健康的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传播版本,是建立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感,乐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证,否则,中国的儿童将去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神话源泉中汲取营养,这岂不是极大的浪费和不负责任?在此呼吁,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奉献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美好的关于中华民族的“神话”。
三是关于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我拿到《奥林匹斯星传》漫画书的时候才注意到,这套动画是韩国人的作品,这让我联想到所谓的“动漫产业链”。日本、韩国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往往是先有故事,然后出漫画书、拍动画片,如果有市场,更会开发游戏、销售玩具等等。事实上,我家里给儿子买的一大堆漫画书,除了《丁丁历险记》和六十年代绘制、重新印刷的《三国演义》等等,比较现代的作品竟然大部分都是韩国人的。当然,还有我们以前都玩过的韩国出品的“三国志”游戏。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中国人缺失的市场。历史文化积淀并不深厚的朝鲜民族,在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时候,不得不大量地取材和改编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历史的素材。曾经的一位业内人士向我感叹,为什么拥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5000年文化传承和积淀的中国,却创作不出优秀的动漫作品呢?中国的孩子,更应该由中国的历史文学作品来教育。我们的动漫游戏产业,到了需要大力振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