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实验班开班12年 母爱洒向“星星的孩子”
班主任近日受到央视关注
采自沙河口区兴工街道
北国网讯 有人称他们 是“星星的孩子”,也有人叫他们“雨人”(因奥斯卡影片Rainman而得名)。他们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视力却不愿与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与你交流的“孤独症患儿”。12年前,刚刚毕业的薛颖成了他们的老师,也是我省首个孤独症实验班的班主任。
5月12日起,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组,将镜头对准薛颖老师与她教的孩子们,记录下她教育孤独症孩子的每一个细节。
昨日9时许,在沙河口区启智学校的孤独症实验班里,薛颖老师通过一系列活动来矫正孤独症学生的行为。《走近科学》栏目组的记者王红军用摄像机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上课时,一个小男孩嚷着要去卫生间,还偏要薛颖老师陪着。薛颖就牵着他的手,一路送他到卫生间。在这期间,小男孩“发了脾气”,在薛颖的手上咬了一口!薛颖笑着说:“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儿。”
为什么央视的镜头会“瞄准”薛颖老师呢?该校校长杜增敏解释道:“《走近科学》栏目组要在全国拍摄10个特殊行业里的先进典型人物。由于薛颖老师是辽宁省第一个孤独症实验班的班主任,所以在全国这一行业中选择了薛颖老师。”
《走近科学》的记者王红军说,此专题片大约30分钟,会在5月中下旬播出。
薛颖说,1994年,她从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来到了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1994年10月16日,继北京之后,该校成立了辽宁省首家“孤独症实验班”,班主任就是薛颖。当时接收的孩子是学前儿童。
10余年时间里,薛颖共教了30余个孤独症孩子。现在这些孩子有的转到智障学生的班级里随班就读,有3个孩子转到了普通学校里上学。
记者注意到该校的实验班只有3个学生,薛颖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一对一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现在实验班里有3个学生已经是最大极限了。”
在班级里,孩子们时常处于自我的世界里,常常“忘记”了上课。薛颖就一点点引导孩子,将他们“拉”回到现实世界里。
说起10余年与孤独症儿童的接触,薛颖感慨很多。她说,她与其他普通学校的老师不一样,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扮演母亲的角色。“有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老师要送孩子上厕所,有的孩子经常把裤子弄脏了,老师就要给洗。”同时,她还要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孩子还伴有癫痫病。有时孩子突然发病,老师就要立即抢救。
她最后说,在多年教孤独症孩子的过程中,她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宽容、忍耐和心存感恩。“只要这些孤独症孩子有一点进步,我就特别高兴。”记者葛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