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孤独症儿童特定行为的兴奋剂治疗
孤独症除了社交障碍、特定的(限定的、有限的)行为及兴趣模式等核心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多动症、情绪冲动、去抑制、注意力涣散等常见附加症状。Katherine C. Nickels, M.D.等的研究表明兴奋剂药物治疗可能对改善以上附加症状有一定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是小儿多动症的推荐治疗药物,有效率为70-80%,然而,对于孤独症儿童使用兴奋剂治疗多动等症状的研究还不彻底。之前的某些研究中孤独症儿童服用兴奋剂后表现出在多动、注意力涣散及情绪冲动方面的改善。Quintana等人进行的双盲安慰剂实验(对象仅为10名儿童)显示兴奋剂对多动有统计学上显著的改善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孤独症儿童是否更易出现副作用仍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另外,Stigler等人认为兴奋剂对患有全身性发育迟缓的儿童效果不明显而且耐受不良。最近,道道阁儿童之家络的儿科精神药理调研部进行了一项双盲、安慰剂为对照的交叉实验,以研究孤独症儿童使用利他灵(一种中枢兴奋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这项研究中,利他灵对49%的研究对象起了积极效果,而18%的儿童因出现副作用中途退出了实验。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从RUPP Autism Network的五家学院门诊中招募的,因此这些实验结果也许并不具有代表性。
Katherine C. Nickels, M.D.等的研究是一次基于更大人群的研究,研究对象是1-21岁经研究确认的孤独症儿童。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医疗记录获得药物使用及药物反应的信息。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是开给孤独症儿童(包括男孩和女孩)处方中的常见药,在124个研究对象中有52.4%接受了兴奋剂治疗,平均治疗持续时间是4.0年。利他灵是调查中收集到的处方中使用最多(80%)的中枢兴奋剂,其他的有右旋安非他明(52%)、混合安非他明盐(20%)、苯异妥英(17%)以及甲基苯丙胺(3%)。49%的调查对象只使用一种兴奋剂,29%使用两种不同的兴奋剂,22%使用三种不同兴奋剂。兴奋剂治疗的每日服用剂量从2.5到75.2毫克不等,日平均剂量为23.4毫克MEUs。
大部分(69.4%)的治疗阶段中孤独症儿童在一些特定症状(多动症、冲动、不受抑制、对外界不关心)的表现上有所改善。虽然66%的儿童出现了至少一种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副作用包括局部抽搐、睡眠障碍、易怒、焦虑、头痛、食欲改变等),但是只有16.8%的疗程与副作用有关,表明这些兴奋剂药物耐受良好。本次研究的这些发现扩充了最近的一些报道,结果启示我们兴奋剂药物在孤独症儿童的特定症状的治疗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Katherine C. Nickels, M.D.等也研究了兴奋剂治疗在男女性别间的差异。他们发现:男孩和女孩在接受兴奋剂治疗的比例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然而,女孩开始接受兴奋剂治疗的年龄明显比男孩晚,进一步说,女孩接受治疗的持续时间明显要短。男女孩对该治疗有反应的比例也没有明显差别,但是,男孩出现副作用的倾向在统计学上有不显著的升高。这些发现也许能反映患孤独症男孩和女孩间多动等行为复发的比率差异。
本项调查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首先,本次调查是追溯性的,因此可能没有找到所有的孤独症病例,也可能得到的医疗记录并不完整;其次,调查对象对兴奋剂的反应情况并没有通过直接检查来证实。然而,通过运用现行的DSM-IV标准,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所有调查对象的完整医疗和学校记录都是可得的,使遗漏信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翻译:冯佳佳
校对: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