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与评估
孤独症障碍的诊断标准
必须至少符合下述16点中的8点情况,同时至少具有A组中的二种,B组中的一种,以及C组中的一种情况
注意:如果孩子在发展阶段中的行为呈病态方式出现,诊断才具有意义
A.人际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其表现如下:(下列括号中所有例子,前面举例涉及到年龄较小,障碍程度较重的患儿。后面例子则设计到年龄较大一点,受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
(1)、对他人的存在和感觉缺乏明显的知觉(比如:把一个人视同一件家具;觉察不到她人的痛苦;对他人个人的自我需求几乎没有想象能力。 )
(2)、痛苦时不需要安慰,或以不正常的形式寻求安慰(生病;受伤或疲倦时没有需求安慰的愿望;以刻板的形式寻求安慰, 比如受伤时;只说“奶酪、奶酪、奶酪”:)
(3)、没有或只有受到障碍的行为模仿(比如:告别时不会挥手;不会模仿母亲做家务事;机械的、没有前后联系的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动作。)
(4)无社会交往行为或只有不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比如:比积极参加各种简单的游戏;喜欢自己独自一人玩耍;进行游戏时只把其他孩子当做“机械性的助手”)
(5)与同龄人联系友谊的能力受到严重性影响(比如:没有兴趣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既使有建立友谊的兴趣,也几乎不理解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如给一位同龄人读电话簿,尽管这位同龄人对此不感兴趣).
B.语言性及非语言性交往,想象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下述几点是根据前面几点涉及年龄较小,受障碍程度较重的患儿,后面几点则涉及到年龄较大一些的孩子,受障碍程度较清的患者来进行排列)
(1) 既不会用喃喃幼儿语作为交际交往的尝试,也不会通过面部表情、手势,更不会通过言语进行交流交际.
(2) 明显而不正常的非语言交往方式――是指用面部表达方式,身体的接触,手势或者用目光建立,或者用目光来建立,或者进行人际交流与交往(不喜欢被人拥抱,抗拒他人的拥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看对方,也不笑;不问候父母或来访者;在社交的环境中目光凝滞)
(3) 缺乏想象活动,如成人的游戏,想象的游戏以及动物的游戏;对需用想象能力的故事没有兴趣
(4) 明显的言语异常,包括音量、音高、速度、韵律,以及音调(比如:单调的表达方式,问句式的音韵,或者很高的声调)
(5) 讲话的形式及内容明显异常。比如:刻板的千篇一律的使用某些语言形式(如:鹦鹉学舌,或机械重复电视广告中的内容);“你”“我”概念混淆不清(如询问:“你想吃饼干吗?”实际上是想表达:“我想吃饼干”);对词语混乱的运用(如说“想骑绿色”,实际是想说:“我想荡绿颜色的秋千”);常常主题混淆(比如在谈及体育这个话题时,会突然说起火车时刻表)。
(6) 尽管具有足够的语言能力,但与他人交往或进行对话的能力却受到明显的障碍(比如:长时间的自我谈及一个话题,而不关注他人的反应或意见)。
C.兴趣以及行为呈明显的局限性与刻板性。其表现如下:
(1) 身体运动的刻板性,如:手向不同方向挥#p#分页标题#e#动;转动身体;猛烈的点头;整个的身体呈多样性。
(2) 固执的摆弄或玩耍某一东西,比如:用鼻子闻某一东西;不停的用手去感觉某一东西;转动玩具汽车的轮子,或偏爱不寻常的东西(如坚持系上某一段绳子)。
(3) 反抗改变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环境(如:把花瓶从以前所在地拿走)。
(4) 原因不明的喜爱用同一种方式来重复某一活动。比如:去购买东西时,总是坚持走同一路。
(5) 兴趣以及行为范围的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只对排列东西,或对收集气象结果,或对幻想人物感兴趣)。
D必须确定这些障碍是在婴幼期或是在年满36个月(即3岁)以后的童年期开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