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交流的改善
自闭症交流包括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信号的理解及表达。在下面四个小节中,我们将分步骤讨论怎样改善自闭症儿童对不同交流形式的理解及表达。
一、改善言语理解
言语性理解涉及许多功能,包括注意、听觉加工(或视觉加工)、对词汇部件、整词、句子和语篇(或宽泛论述)的语言加工。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缺损模式,即使是那些得到相同诊断结果(如广泛性发育障碍非特定型或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也是如此。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交流技能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语言加工中他哪个方面相对较弱。
(1)听觉加工缺陷在自闭症儿童中非常普遍,通常导致了一系列的加工问题,例如声音定位、背景噪音下的听力、对言语性命令的反应、理解韵律或“言语音乐”线索等。对这些问题的干预方法在第5章中已经提过,一般来说可以使用降低环境噪声、用较慢的语速、清晰的声音配合夸张的语调和重音等方法。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对话语的言语性及非言语性成分的感知。
(2)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单字词水平(学习生词、过于按字面意义或过于具体地解释词汇)、句子水平及更高的论述水平上均有困难。
(3)在整句水平上,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词汇关系(如语法)是怎样影响句子含义的。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小的自闭症儿童,有时他们难以使用记忆“脚本”或模仿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重复整个短语一般说明他们不能将短语切分为词汇,并给每个词汇赋予意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言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将会减少。然而,在解释(和表达)时态、发音、语义特征等方面可能仍然有问题。在更高的语言水平上,如陈述性和比喻性语言方面的困难非常普遍。
(4)在学习阅读时,自闭症儿童的理解能力往往有一个飞跃。由于听觉加工问题普遍存在,他们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比用听觉方式更为有效。
警告:很多自闭症儿童喜欢基于事实的信息,如纪录片和非虚构的书。如果不同时给他们呈现大量非正式的社会性语言加以平衡,这些很正式的语言材料可能加剧自闭症儿童喜欢使用较正式语言的自然趋势,使得他们说话时听上去就像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一样。
二、改善非言语理解
非言语性的身体和语境线索是交流中很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说话的内容、谁在说话、在哪里发生、说话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手势或面部表情,及其他的这类意义的表达方式。教会孩子这些用于强化移情的认知性策略,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起对非言语性刺激的反射,而通常大部分人是可以自动化地理解非言语刺激的。
(1)看电影(看动画片一般来说是个好起点),通过及时暂停而展开关于言语性及非言语性因素之间关系的讨论,如词汇的使用、手势及面部表情的使用、语调的使用,均可以为孩子理解说话者的意思提供线索。让孩子像个小科学家研究外国文化一样去研究这些电影。帮助他们产生不同的规则,包括不同手势或表达所代表的含义,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群中哪类会话是合适的。
(2)由于生活中许多不同场所或情境中有很多的变量,社会性情境经常令自闭症儿童感到困惑。在孩子进入新的情境以前,或对不同社会性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前,让家长或老师提供具体的环境信息,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性情境。
(3)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手势和表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他模仿最喜爱的电影中的一个角色(一般可以从网上找到脚本),说一些台词,模仿演员的非言语表演。给他们提供反馈,帮助他“表演”得更放松、更自然。特别有意思的是,像痛苦、恶心、惊奇、喜悦等面部表情都是全球通用的,也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虽然自闭症儿童不能有意识地去做这些表情,但有时候也可以自动产生这些表情。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这些手势和表情,他们就可以真正地、认知性地理解别人为什么会使用这样的#p#分页标题#e#手势或表情。
三、改善言语表达
改善言语表达的策略应该适合于语言问题的性质。
(1)教授社会性语境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让他们理解在不同的情境或与不同的人交谈时什么话题最合适。将家庭成员或学校里的同学拍成数码照片,然后将照片做成一个笔记本。在照片底下写上人物的年龄、与孩子的关系、兴趣、可能的谈话话题、相遇时可使用的合适的短语。扮演不同的人物,帮助孩子练习会话。
(2)关注适用不同场合的不同语言风格:哪些词汇是正式的,哪些是非正式的,每类言语都适合对哪些人使用。另外,录像仍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方法。
(3)与孩子分享你自己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让孩子观察你与别人的互动过程。当孩子表现出适当的互动行为时,赞扬他的勇气,然后给予反馈和鼓励。
(4)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理解和记忆时间序列方面有问题,也就是说,难以按照时间顺序记忆和表达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四、改善非言语表达
上述改善非言语性理解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改善非言语表达。另外,下面这些干预方法可以帮助训练自闭症儿童的眼神交流和表达性手势:
(1)关于训练孩子的眼神交流,家长和老师的预期应该是灵活而耐心的。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目光接触能力可以逐渐提高,尤其是与那些让他们感觉舒服的人。如果他们试着在听、说的同时仍保持持续性的目光接触,他们的言语输入和输出就常会丢失。总的来说,最好是针对偶然的扫视,而不是针对持续性的视线接触进行训练。
第一,告诉孩子为什么眼神交流对别人有用(例如,眼神交流可以表达兴趣、交流感情等),以及为什么如果连偶尔的目光交流都没有的话,就会给别人造成困扰。
第二,练习进行直接的目光接触。让孩子盯着你的眼睛,看看能持续多久,休息一会儿,再继续。
第三,随着眼神交流的改善,让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同时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众所周知的信息序列(如ABC字母表或数字序列)。
第四,当孩子能够在保持目光接触的同时,完成熟悉序列的能力得到提高后,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说一个句子,然后让他复述出来。经过练习,尤其是与家人、老师和朋友保持目光接触时,其他信息“超载”的情况会显著改善。
(2)练习说话时减少不适当的身体姿势和肢体动作。若孩子想通过动作表达言语信息,可以用合适的手势替代。